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Xinxing Ductile Iron Pipes Co.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分中心-智慧铸管-耐蚀钢铁材料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Data Center
Intelligent Ductile Iron Pipe-Corrosion Resistant Steels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管理后台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干货:除了刷文献,文章创新点的该怎么激发?
2018-04-09 15:23:30 作者:本网整理 来源:募格学术

    每个研究生对于写文章最困恼的事莫过于没有创新点,初写论文的同学基本都是靠看论文,刷文献,然后自个地摸索新点子,慢慢磨,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耗时比较长,写出来的东西可能还成不了抢眼的论断。


    今天小编要为大家分享的这两篇文章,包括了它的创新点的初衷和思维转变过程,是作者读研三年中耗费大量精力、时间锻造出来的,虽然很多同学可能研究方向、专业甚至学科都不同,但我相信,做学术,逻辑思维永远是万变不离其宗,下面就以作者第一人称的角度分享给大家。


1.jpg

 

    第一篇:辩证思维,错误→正确


    任何一个科研人员都不喜欢错误,每一个人都喜欢一蹴而就的感觉。当初研一的我跟着研二的王师兄一起做纳米摩擦实验的时候,也经常出现错误,当我拿着花一个多月测的十组数据给王师兄看的时候,他总会深沉地摇头。


    他叹一声“错了九组”。


    我不解地问,“为什么?”。


    他补一句:“跟别人文章的数据差太多了。”


    我有点不甘心:“但是我们跟这篇文章很多前提条件都不同,你看反应物、温度、湿度、粘度…”


    王师兄反问一句,“那这些错误的数据作何解释呢?”


    “…”


    之后,我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都在纠结这个事,是不是自己的实验不够洁净?操作手段不够娴熟?一遍又一遍,但到了最后还是有七八组错误数据,跟当初差不了多少。


    在我即将放弃的时候,大师兄关心地问,“是不是遇到麻烦了?”


    我说,“十组数据总有七、八组错误数据。”


    他鼓大了双眼反驳,“你凭什么认为那七、八组是错误的,不是正确的呢?”


    恍然大悟!


    王师兄的“如何解释这些错误数据?”用大师兄的逻辑就是为什么不能把它们当成正确的数据呢!


    后来,我转化了思考角度后便发现,由于反应条件的变化,生成物内部出现了缺陷和异质结,所以数据也跟着变化变成了“错误”数据,于是我利用这个现象和这些“错误”的数据写出了读研中的第一篇SCI。


    当初我狂刷文献一门心思去找文献去解释它们,而忽略了做科研并不是先有结论才有现象,而是先有现象才有结论,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抓住最容易忽视的点,把一些反常的东西用来做文章从而转换成创新点。


    只有当大家都觉得这个方向没有其他可能的时候,你才有机会发掘新东西,因为显而易见的东西,不会只等着你来做。所以做学术包涵了哲学的辩证思维,不要害怕出现别人眼中的“错误”,学会在错误中找对自己有用的答案,那么“错误”也会变正确。


    第二篇:用最基础的理论讲大道理,复杂→简单


    在我发表完第一篇文章之后,我陷入了空前的慌乱期,想马上趁热打铁,着手写好下一篇,当时我的第一篇文章是在研二第一学期接收的,也是同门发表最快的一篇,老板在某一次组会结束后把我拉到一边语重心长地说,“抓紧一下,咱们冲一下国奖…”


    我很着急!


    虽然我的第一篇文章走了很多弯路,但耗时不长,数据也比较足,期刊给我修改、接收的周期耗费的时间也不多,当时我坚信我的第二篇文章很快也会在第一篇文章的光环下繁衍出来。


    我整理好了第一篇文章剩下的数据,也想好了在第一篇文章创新点的基本上转变一种材料或者换一种方法作为第二篇论文创新点,于是我开始在人脑,电脑中搜索一种易做的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在我针对性地搜罗了一个月后,我终于找到两种物质,我暂且叫它们“类原物质”,温度、湿度、粘度…都控制不变,我唯一要等的是“类原物质”出现第一篇文章中的现象,然后整理发文,再之后凭借两篇SCI拿到国奖。


    但现实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当我在科研上费劲心思走捷径的时候,微不足道的小把戏根本就是不堪一击,在我重做了十组数据后,实验现象却完全背道而驰,根本就找不到一丁点规律。


    老板当初对我充满了自信,放手让我自个干,但我熬了将近两个月之后一直停滞不前,老板特意召集几个得力师兄开了一个会,找出了我思维中的两个漏洞: 1、第二篇“类原物质”的初始条件是否发生变化,以及可行性根本没有确定。2、第二篇文章的创新点建立在第一篇的基础上,但是第一篇的文章创新点是实验现象而不是理论,所以第二篇的创新点根本没有基础仿佛空中楼阁,空穴来风。


    讨论的最后结果:从理论上解释和归纳新现象,也就是用最基础的理论讲大道理写成综述性的文章,作为第二篇的创新点。做科研不是把复杂变更复杂,而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明确方向后,我从零开始前后花了六个月才写完自己的第二篇文章,虽然错过了国奖评定的资格,但酸甜苦辣、跌跌撞撞了这几个月,再次收到编辑的“accepted”却让我感动地哭出声来。


    总结


    我是芸芸研究生中最普通的一名,做学术的脑回路和套路肯定也是大家最普遍的,我写下此文,只是想告诉大家如何在常见的、平凡的思维中寻找突破点,不钻空子,少走偏锋也不要绕路,懂得做科研和做人其实是一个道理——辩证地思考,踏实地待人做事,生活才会高效精进。

 

更多关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蚀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动态,我们网站会不断更新。希望大家一直关注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http://www.ecorr.org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