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Xinxing Ductile Iron Pipes Co.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分中心-智慧铸管-耐蚀钢铁材料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Data Center
Intelligent Ductile Iron Pipe-Corrosion Resistant Steels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管理后台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教学科研尽心力 创新自强真巾帼
2015-12-01 00:00:00 作者:班英飞 来源:《腐蚀防护之友》
本刊记者| 田双 李玲珊
  “科研就是探索未知,不但要夯实基础,而且要不畏艰险,勇于创新,才能有所作为。”林玉珍教授在长达五十多年的腐蚀与防护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请跟随记者的采访一同走近这位腐蚀电化学、流体腐蚀领域专家的多彩人生!
 
  从我国第一位防腐学科的研究生,到北京化工大学腐蚀新专业的创建,历经五十多年的教学、科研,林玉珍老师为腐蚀与防护专业建设与发展奉献了自己的激情与年华。退休后,她依然活跃在腐蚀与防护领域,继续发光发热,将其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和追求。林老师退休后的生活丰富多彩,第一眼见到她,记者就被其容光焕发的精神面貌深深地感染。采访中她多次提起“吃苦耐劳”、“勇于创新”这两个词,而这也是她工作和生活的最好写照。
 
  理论实践相结合 扎扎实实练本领
 
  1955 年,林老师进入天津大学化工系无机物工学专业本科学习,当时正值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大学改成五年制,三年的基础理论学习较为全面、扎实。1958 年,全国开始了大跃进,学校的学生们也走出课堂,勤工俭学,参加各种劳动实践活动,经受磨练。
 
  林老师所在无机物工学专业的师生共一百多人,在工人师傅的帮助下承担建设一个年产5000 吨的小氮肥厂,要从看图、采购开始到施工安装、调试开车和生产运营的全过程,这是一个理论结合实践的极好课堂,也是一场伟大的科学实践活动。当活动开展不久,1958 年8 月13 日毛主席来到天津大学视察勤工俭学,他老人家走进各个实习工厂、劳动基地、施工现场,广泛与师生们亲切交谈,了解情况。最后,毛主席发出了“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伟大号召,使全校师生深受鼓舞。林老师所在的专业团队更加信心百倍,下定决心苦干、实干,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1960 年试车成功,生产出来了化肥。通过这一真刀真枪的毕业环节,林老师体会到了三年的基础知识在建厂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作用,认识到了学习基础课的必要性;与此同时,也具体理解了理论指导实践的深刻内涵,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超英赶美”,国家需要培养高级技术人才,1960 开始扩大规模招收研究生,林老师被分配并经考核进入了本校化工系电化学工程这一新专业,开始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她有幸师从知名学者、化工冶金专家、天津大学化工系系主任潘正涛教授,专攻“腐蚀与防护”。从此,她便成了我国腐蚀与防护专业的第一个研究生。由于当时这一新专业还在兴建中,有关腐蚀方面的研究装置和仪器设备完全处于“零起步”状态,当时国内也还没有此类产品可购买,都必须自己研制。在潘老的指导下,林老师知难而进,查阅文献资料,自行设计并加工了简易的拉伸应力腐蚀装置,自行设计线路、购置元件,装配了恒电位仪(电子管的)。她利用自制的新仪器研究发现:在硫酸水溶液中不锈钢表面SO42- 和Cl- 有“竞争排代吸附”作用。在一定的电位下,当Cl- 排代了被吸附着的SO42- 时,不锈钢表面的氧化膜被破坏而活化,腐蚀加剧。当溶液中的SO42- 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SO42- 又会把表面吸附着的Cl- 排代掉,使不锈钢重新钝化,腐蚀降低。这一事实有力地支持了钝化理论中的吸附论观点。
 
  对于恩师的引领和教导,林老师感激不尽。她说:“潘老德高望重,知识渊博,懂英、法、德、俄四门外语,均能担当现场口译。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对学生更是关怀备至。”当年,对于毫无电子学基础的林老师来说,研制一台恒电位仪的难度是很大的,导师潘老竟带领并陪同她到电子学教授家去答疑。在她做论文期间,潘老虽然工作很忙,但依然坚持每天上午工作结束回家吃午饭前,一定会到林老师的实验室看看,使她遇到的问题可得到及时解决。每当潘老看到她困难较大、犯愁时,就会给她讲一个克服困难的小故事,激励她知难而进,勇往直前。林老师说:“恩师的言传身教,令我永生难忘!他不仅给我传授了知识,还教会我如何对待困难、如何学习和研究,更教会我如何做人。”谈到这里,林老师的眼眶湿润了,她遗憾地说,潘老因患恶性胰腺炎医治无效,于1969 年早早地离开了大家,享年仅62 岁。
 
  为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原化工部准备在北京化工大学(原北京化工学院)建设腐蚀与防护这一新专业。1964 年,林老师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了北京化工大学。开始时,她参加了熔盐电解的科研项目,完成阶段任务后于1970 年,参与北京化工大学腐蚀新专业的创建,负责与腐蚀电化学相关的这一支课程的建设。林老师深知腐蚀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所以,她首先向实践学习,调查主要化工企业生产中的腐蚀问题,确定了“金属腐蚀理论及其应用”课程和教学大纲。据此,课程初建时,实验室和教材建设并重。授课时,理论讲解适当加演示与实验课教学并重,还尽量争取带学生到生产中进行现场参观或教学。林老师通过理论—实验或实践—理论教学这些环节,使学生们具体体会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认识到腐蚀专业并不是简单的涂涂刷刷。为了加强学生们的工程知识,林老师又自编讲义,开设了“电化学保护”课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工程设计和技术实施能力。
  
       认认真真做实验 自强不息搞科研
 
  林老师说:“科研就是探索未知,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三方面),而且要不畏艰险,有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才能有所作为。”林老师在承担“七五”攻关项目青海钾肥厂盐田工艺的腐蚀研究时,她深知腐蚀现场在哪里,腐蚀研究工作就应到哪里。1989 年夏天,林老师不顾高原反应的困扰,独自一人前往4000 米高原的盐田现场进行实验,那时,因交通极不方便,需在兰州、西宁转车两次到达格尔木,再乘汽车到盐田现场,当她到达青海钾肥厂时,大家都感到非常惊讶,受到了工人们的一致赞扬。在进行现场试验过程中,她了解到钾肥厂的盐水输送泵中普通钢制的泵叶轮腐蚀特别严重,三个月就报废。由此,林老师一直在考虑着“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海洋开发、海水利用中这一腐蚀问题还没解决”。因此,在“七五”攻关项目完成后,林老师选择了“流动海水的腐蚀与控制”课题,在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她知道在流体中进行实验,难点并不在于具体腐蚀数据的测量,是先要研制出摸拟高速流动环境的试验装置。林老师用了一年的时间自行设计、加工了动态模拟试验装置,研究揭示出:与静态海水相比,流动海水对碳钢的腐蚀之所以如此严重,是由于流体动力学因素和腐蚀电化学因素协同加剧所致,其中,电化学因素起主导作用。为了提高实验的科学水平,她又用计算流体力学、腐蚀动力学建立了流体腐蚀的综合数学模型,再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其结果,同样证明了以上机制的正确性。据此,她对大连某公司现场大型海水输送泵进行了阴极保护,获得了成功,为工厂解决流动介质中的设备腐蚀指出了一条新路。该项研究通过了化工部以曹楚南院士为组长的鉴定组的鉴定,这一成果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4年电化学阻抗谱高级研讨会(第一排左四为林老师)
 
  1986 年6 月,北京化工大学派林老师前往日本东京理工大学进行合作交流,与她合作的是日本腐蚀电化学专家加藤正義教授(曾任日本腐蚀学会电化学委员会委员长),而他的老师冈本刚教授是国际知名学者、日本腐蚀界的权威,当时已是82岁高龄。林老师经常听加藤教授的课,有幸与冈本刚教授讨论学术问题。第一次见面时,冈本刚教授嘱咐他的学生加藤教授说:“林老师在你这里半年,要让她有所收获,让她看看日本大学的教学情况和多了解些日本的腐蚀及防腐技术。”在他的引导下,加藤教授带着林老师去了东京工业大学参观座谈,去中川防蚀株式会社调查,并参加日本电化学保护学术会议等,还有幸面见了著名铝阳极氧化专家永山政一教授(曾任日本腐蚀学会主席)。
 

  
林老师在日本合作交流
  (从左至右:林老师,冈本刚教授,加藤教授)
 
  林老师与加藤教授一起合作指导研究生,为加强日本学生的工程知识,又基于她丰富的防腐工程实践和较好的日语能力,加藤教授请她为工业化学科的研究生们讲授了“电化学保护”课程。通过这些活动,林老师了解到日本的研究生上课学时相对较少,主要是讲最基本的概念和理论,但比较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就拿参比电极来说,日本学生要自己制作,通过制备可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在国内学生自己不做,都是外购。日本大学的教授与企业的联系比较密切,有时会带学生去工厂参观。另外,大学研究室使用的各种药品、玻璃制品的加工等均与对口厂家电话直接联系,厂家定期配送,这就省去了学校庞大的后勤管理机构和存放仓库,这与国内相比是有所不同的。
 
  中川防蚀株式会社主要研究应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技术,这种方法不需要外加电流,也无需操作人员日常维护。由于该公司拥有优秀性能的牺牲阳极,所以,日本海洋装备上的阴极保护都是采用牺牲阳极法,而不采用外加电流法。该公司从研发、加工制造到设计、施工安装等,各部门既有分工,又有联系,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这与国内各个部门是分开设置的情况是不尽相同的。
 
  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退休生活
 
  2002 年,林老师退休,基于她对腐蚀与防护专业深深的喜爱,她退而未休,继续干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注重健康和养生,生活过得非常充实和丰富。当得知林老师今年已经77 岁时,记者感到非常惊讶,她看起来也就像60 岁的样子,非常有活力。林老师很高兴地与大家分享了她的养生之道:
 
  勤奋工作
 
  林老师说,工作是生活的动力,它能使人身心愉悦,有利健康。退休后她仍然热衷腐蚀与防护领域工作,将其视为自己一生的事业和追求。
 
  2004 年,一家房地产公司的京郊豪华公寓,供暖系统采用的是美国某公司提供的LENNOXG21 燃气采暖炉,合同中规定了15 年的质量保证期。结果只用了3 年,不锈钢换热器的管子就出现了腐蚀穿孔,造成燃气泄漏事故,导致英国人一家三口两伤一死。当,房地产公司怀疑供暖材料有问题,而美国公司自信地坚称选材正确,是质量合格的不锈钢,双方打官司僵持不下。房地产公司负责人找到了林老师,她凭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多年实践经验,对设备腐蚀情况进行了剖析,腐蚀泄漏原因是由于美国公司为提高热的利用效率,将换热器出口温度降低,致使换热器内有冷凝水产生,并浓缩。虽然他们也知道这样改后换热器的腐蚀会加剧,故将换热器的碳钢材料换成了304 不锈钢,可是他们并不知道不锈钢遇到冷凝水中的Cl- 发生了孔蚀,尤其在弯管部分腐蚀特别严重。 这充分证实了事故完全是美国公司“设计不当,用材错误”造成的,美国公司还要求中方提出文献资料的相关依据,林老师给出了详细的腐蚀事故诊断书,并说:“这些基础知识,你们国家30 年以前的教科书上就有记载。”结果,官司打赢了,美方赔了300 多台新采暖炉。通过这起事故林老师告诫大家,外国工程师在技术上也不是样样精通,我们不能盲目轻信对方,要有自己的技术人员把关。腐蚀防护技术应用真是无处不在,谁能想到打官司还能用到。她用腐蚀与防护专业知识帮助房地产公司挽回了巨大经济损失,也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肯定。官司打赢后,林老师向房地产负责人提醒,其他公寓如果也是此种结构的采暖炉也可能出现类似的问题,是非常危险的,应加强注意,避免发生类似事故。
 
  林老师退休后,继续在腐蚀与防护领域笔耕不辍,参与编著、审阅多本专业书籍。编写《腐蚀和腐蚀控制原理》,参编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组织编写的防腐蚀工程师《技术资格认证考试指南》、《防腐蚀监理工程师应用手册》,参编余国琮院士主编的《化工机械工程手册》(上卷);审阅《材料腐蚀与防腐蚀概论》、《应用电化学》。最近她编写的《金属腐蚀和控制原理难点及解析》内容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是一本基础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书,受到广泛欢迎。为《腐蚀防护之友》杂志开辟“知识讲堂”专栏,分别就“简说腐蚀及其控制”、“电化学腐蚀倾向的判断”、“金属的腐蚀速度与极化作用”、“氢去极化腐蚀与氧去极化腐蚀”、“金属的钝化及其应用”和“金属局部腐蚀电化学”进行专业讲解。
 
  在腐蚀学会担当防腐蚀工程师技术资格认证培训工作,参加培训班二十多次,讲授“腐蚀与腐蚀控制原理”,还为腐蚀学会提供技术咨询。她还深入企业,与中海油相关部门进行腐蚀问题研讨,并为常州涂料院,新疆独山子炼油厂、中科院金属所的腐蚀研究生进行了“腐蚀与防护基础知识”讲座。林老师总是怀着极大的热忱,认认真真地讲课,凭借她的化学、电化学工程、腐蚀与防腐多学科基础知识,再有多年来在生产现场实践经验的积累,加之几十年的教学历练,使她能从应用的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讲清楚基本概念和理论,她的教学效果很好,受到了业界的广泛赞誉,得到了学员们的多次点赞。
 

  
2015海洋材料腐蚀与防护大会-分会场四(第一排右三为林老师)
 
 
  退休后,在朋友们的鼓励下,66 岁的林老师竟学会了开车,这样使自己的活动范围扩大,更自由。她有工程画的优势,结合学车、开车的体验,撰写了《新手上路非常体验》一书,与车友们分享。这本书图文并茂,其中最大的亮点是立交桥的通行部分,根据林老师亲自开车实地考察的体验,不仅阐明了立交桥的基本走法,而且把北京几座典型的立交桥第一次用立体化的“直观图”展现出来,图像真实、生动、文字通俗易懂,便于学习掌握。这本书曾是新华书店精品推荐,深受广大读者欢迎,2016 年还会再版。另外,林老师闲暇时还喜欢绣十字绣,绣一束梅花、一幅报春图送给亲朋好友,表达一份心意。
 
  健康生活
 
  “管住嘴,迈开腿”,林老师非常注意饮食,尽量低脂肪、低热量,营养搭配,适量摄取。增加户外有氧运动,散步是她非常喜欢的运动。林老师说:“注意养生,是为了不让儿女牵挂,支持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最后,林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只要身体允许,国家和社会建设需要,我会继续工作下去。”
 
  寄语年轻人
 
  林老师有着五十多年的教学科研经历,一直和学生们保持密切联系,相互照顾,彼此关心,亲如一家。她经常和学生们讨论业务,指导科研,关心学生们的进步和成长。她热爱防腐专业,钟情教学工作,致力科学研究,为腐蚀与防护专业优秀人才的培养和科的发展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她寄语年轻人:
 
  吃苦是财富,夯实基础才能有所创新,希望大家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顽强拼搏!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