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惯上,对金属在大气中由于受到氧、水分及其他污染杂质引起的腐蚀或变色,称为生锈或锈蚀。金属制品生锈后,轻者影响外观质量,严重的则影响使用,甚至造成报废,所以金属制品在保管中,一定要妥善保管,注意防锈。
金属的铰链部位是发生腐蚀最常见的地方
造成金属生锈的主要因素:
(1)大气相对湿度在相同温度下,大气的水蒸气含量与其水蒸气饱和含量的百分比,叫做相对湿度。在某一相对湿度以下,金属锈蚀速度很小,而高于这一相对湿度后,锈蚀速度陡然增加。这一相对湿度称为临界湿度。很多金属的临界湿度在50%一80%之间,钢铁约是75%。大气相对湿度对金属锈蚀的影响最大。当大气湿度高于临界湿度后,金属表面便出现水膜或水珠,若是大气中含有的有害杂质溶解于水膜、水珠,即成电解液,加剧锈蚀。
(2)气温与湿度大气温度与湿度两者关联影响金属锈蚀。这有以下一些主要情况:第一,大气的水蒸气含量,随气温升高而增大;第二,气温高促使锈蚀加剧,尤其在潮湿环境里,气温越高,锈蚀速度越快。在相对湿度低时,温度对锈蚀的影响还不太明显,但在高于临界湿度时,随着气温升高,锈蚀量急剧增大。另外,如果大气与金属间有温差,则在温度低的金属表面形成冷凝水、也导致金属生锈。
(3)腐蚀性气体污染空气中的腐蚀性气体,以二氧化硫对金属腐蚀影响最大,特别是对钢、铜及其合金的危害尤甚。大气中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煤的燃烧。同时,燃烧产物二氧化碳也有腐蚀作用。在厂周围的大气中混有腐蚀性气体。如硫化氢、氨气、盐酸气等都是促使金属锈蚀的因素.
(4)其他因素大气中含有大量尘埃,如烟雾、煤灰、氯化物和其他酸、碱、盐颗粒等,有的本身具有腐蚀性,或者是水珠的凝结核,也都是锈蚀因素,如氯化物被认为是腐蚀金属的"死敌"。
金属的防锈方法:
防锈方法是针对金属锈蚀原因采取预防措施。既然金属锈蚀是因为潮湿、高温、氧气、二氧化硫、氯化物、尘埃等因素造成的,所以防锈就要避免或减缓这些因素所引起的金属锈蚀作用。目前采用的防锈方法有:在金属冶炼时加入某些元素,提高金属抵抗外部介质侵蚀的能力;对金属制品进行耐腐蚀表面处理,使之形成表面转化层或加制表面覆层;阴极保护,即利用防锈剂、气相缓蚀剂、可剥塑料、密封等办法使金属表面与外界环境暂时隔离(属暂时性防锈方法1,在金属制品使用时也可以顺利除去这些防锈材料。这种方法的防锈期可达几个月到几年,应用比较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