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Xinxing Ductile Iron Pipes Co.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分中心-智慧铸管-耐蚀钢铁材料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Data Center
Intelligent Ductile Iron Pipe-Corrosion Resistant Steels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管理后台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阮国岭:应对水资源危机 瞄准海水淡化新蓝海
2017-11-21 11:52:38 作者:王 元 来源:《腐蚀防护之友》

1

阮国岭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总工程师

 

    海水淡化是一种解决沿海缺水问题的水资源增量技术,其应用范围和规模逐年增加。海洋工程材料是构建淡化装备的基础,发展海洋工程材料,是保障海水淡化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值此 2017 第四届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大会即将召开之际,记者特邀请到与会专家、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阮国岭总工程师,阮总工就国内外海水淡化技术和产业的发展现状、技术装备选材、腐蚀应对措施、发展建议等多方面做了一系列的精彩解读。


    应对全球水资源危机 发展海水淡化产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制定的水资源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 3000m 3 为轻度缺水,低于 2000m 3 为中度缺水,低于 1000m 3 为重度缺水,低于 500m 3 为极度缺水,300m 3 为维持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最低水资源量,即适当人口生存的最低标准。以此标准,到 2030 年全球半数人口将生活在缺水的环境中。寻求新的水源,通过海水淡化增加淡水供应量,已逐渐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和通用做法,目前已解决全球 2 亿人的用水问题。


    我国水资源总量近 2.84 万亿 m 3 ,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排在第 110 名之后。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16 省人均用水量低于重度缺水线,部分北方地区甚至低于世卫组织规定的最低人均水资源标准,靠本地水已难保证人口生存及生态维系的用水需求。除北方资源型缺水外,南方水质型缺水以及沿海地区地下水超采导致的海水入侵等问题,使国家供水安全保障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跨流域调水已不能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根本性问题,根据水利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到 2030 年,考虑南水北调,沿海地区年缺水量仍将达到 214 亿 m 3 。


    阮总工表示,海水淡化是增加淡水供给的开源之举,是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战略储备。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对缓解沿海缺水地区和海岛水资源短缺状况,促进中西部地区苦咸水、微咸水淡化利用,优化用水结构,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膜法与热法并驾齐驱 为海水淡化插上双翼

 

    国际脱盐协会最新的统计显示,全球淡化装机容量在过去 5 年内以平均每年 12% 的速度增长,而且增长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截至 2014 年 9 月,全球淡化厂超过 18000 个,分布在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装机容量 8530 万m 3 /d,在建及合同装机容量678万m 3 /d。


    RO、MSF、MED 是国际三大主流商业化海水淡化技术,其中膜法海水淡化技术(RO)的市场占有率最高(达到44%),但包括 MSF 和 MED 的热法海水淡化技术,市场保有量大且发展稳定,因此市场占有率与膜法技术相当;从用途上看,63.1%的淡化水用于市政供水,解决了城市大规模生活用水需求,其余为满足工业、农业、旅游业及军事等方面需求。我国经过 20 多年技术攻关,形成 MED 与 RO 并驾齐驱的海水淡化技术发展战略。截至 2014 年底,投建海水工程 112 个,总规模 92.7 万 m 3 /d,其 中 MED 占 34.6%,RO 占 64.69%,主要分布北方沿海,天津产业发展位列全国之首。但我国淡化水用途单一,工业应用为主,规模 58.7 万 m 3 /d。


    阮总工说,加大大型热法膜法海水淡化、大型海水循环冷却等关键技术,实现反渗透海水淡化膜组件、高压泵、能量回收等关键部件和热法海水淡化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提高海水淡化装备材料生产质量控制技术和相关产品检验检测技术的研发力度;同时,鼓励开发海水淡化新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配套能力,这包括积极研发电厂余热高效利用技术,鼓励沿海有条件的发电企业实行电水联产,大力发展与核能、风能、太阳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耦合的新能源海水淡化技术。此外,还需研究建立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海水淡化关键设备、成套装置研制能力和技术集成水平。这些都是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关键。


    在热法淡化领域,经过20多年努力,我国在关键技术、工程设计、装备研制、建设运营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具备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但与国外相比,自主技术由于缺少大规模应用示范,国际竞争力不足;相关企业普遍技术实力较弱,对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开发投入不足,无法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


    国内膜法海水淡化领域初步具有工艺设计、装备集成、工程建设能力,部分企业具备RO海水淡化项目EPC能力。但与国外相比,尚缺乏金融支持渠道及高水平运营技术,运作 BOT 项目的能力较弱;在 RO 膜与能量回收等关键部件开发方面取得一定突破,但与国外产品存在差距,市场表现不佳。


    阮总工表示,由于热法淡化只适合一些有废热可以利用的场合,因此发展空间比膜法要小;膜法应用范畴不光是海水,在苦咸水、废水方面发展应用范围比较广,从长远来,可能全世界共同看好的是膜法。


    发挥“钛”优势 助力海水淡化产业前行

 

    提及钛材在海水淡化工程中的优势及应用,阮总师指出,相对各种铜合金材料,钛管耐冲刷腐蚀性能更强,应用于多级闪蒸可提高热回收效率,应用于多效蒸馏可降低对海水预处理技术要求(主要是固体悬浮物含量),并降低后期维护成本。按成本因子法估算,采用传统铜合金传热管,一套万吨级蒸馏海水淡化装置的吨水投资成本为 8097 元/(t/d),采用 TA2 钛管吨水投资也仅为 8333 元 /(t/d),应用经济性相当。钛材在高温、高盐及低 pH 海水环境下具有较强的耐蚀性能,这为在高浓缩倍率蒸馏淡化及工业废水浓缩方面的应用提供更佳的安全保障。


    从降低装备投资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考虑,海水淡化用钛材还需在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低成本薄壁卷焊钛传热管的开发。钛密度约为铜的 1/2,以当前钛传热管市场价格,与铜管应用成本相当,但从降低热阻、提高传热效率考虑,仍需开发超薄壁钛传热管。这就需要上下游进一步开展合作攻关,在钛材熔炼、大卷重钛板、薄壁钛管高效快速卷焊以及超薄壁钛管工程应用方面进行技术研发,缩短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损耗、提高生产效率、保障钛管安全应用,从而进一步提升超薄壁钛传热管的应用经济性和可靠性。


    二是全钛蒸发器的开发。国际主流的热法淡化蒸发器筒体选材方案主要为两种,一是以 316L 不锈钢、2205 双相钢为主的低维护方案,二是以碳钢 + 防腐涂料为主的低成本方案。开发钛钢复合板蒸发器可兼顾两者的优势,是未来热法淡化装置筒体材料的重要方向,但复合板的结构特点也为蒸发器及其内构件设计带来更大挑战,这就需要上下游企业在复合板蒸发器结构设计及工程应用保障技术方面开展合作攻关,以实现新材料的工程应用。


    三是 RO 海水淡化用钛制高压管路系统。钛材在高速海水冲击环境下,耐蚀性能优于 C276 镍基合金钢和 254SMO奥氏体钢,开发 RO 用钛制能量回收、高压泵、增压泵、阀门,可有效提升上述装备过流部件的应用可靠性、降低运行维护费用;开发针对百吨级、千吨级、万吨级 RO 海水淡化高压管路系统的钛及钛合金管路、连接件、工艺泵、阀门、仪表安装座等系列化产品,完善工程配套能力,促进钛材在 RO 海水淡化中的应用;开发退役钛材回收再利用技术,降低钛制高压管路系统的应用成本。


    放眼全局 未来将多方位强强联合

 

    从我们国家战略需求来讲,十八大明确建设海洋强国。海水淡化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资源环境技术,在国家海洋局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 30 项任务中,海水利用在八大海洋产业中位列第二,且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任务中多次提及。


    放眼国际,中东、亚洲及非洲地区的市场需求将带动全球海水淡化发展。基于各国官方数据统计和用水供需情况分析,未来 5 年全球新增产能预计 4000万 m 3 /d;估算对蒸馏海水淡化传热材料的需求约为 40 万吨,对蒸发器壳体材料及 RO 高压管路材料的需求量超过 50 万吨;在 RO 膜方面,目前全球海水淡化和苦咸水淡化反渗透膜年产能已达 1.2亿平方米,未来需求量也将急剧增大。


    阮总工表示海水淡化可能会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措施。海水淡化不仅仅指处理海水,也包括处理其他的水,用淡化技术处理水的过程,会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非常重要的技术措施。我们国内海水淡化到现阶段已经不是技术制约了,更多的是叫政策制约。如果说全球的海水淡化能发展的起来,很大的程度上都有一个叫价格的形成机制,我们国家在此领域还不不太完善。但从技术本身来说,我们国家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几乎处于相同水平,如果我们国家的水价政策放开之后,我国海水淡化产业会以速度惊人的发展甚至超越他们。


    对于未来海水淡化装备用的新材料,在选材上、在设计和建造过程可能会更加倾向于选择耐蚀性能更好的材料、注重循环性能更好的材料、注重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之间更合理的搭配。


    阮总工强调,海水淡化产业未来的发展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建立科学的法规政策框架。以建设海洋强国为契机,构建科学的政策框架,为海水淡化提供市场发展空间。制定出台淡化水政府补贴具体方案和细则,明确不同区域、不同淡化技术淡化水的吨水补贴方案;制定给予淡化项目在税收、融资、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国家层面明确淡化工程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机构及机制,避免各部门扯皮,多头管理的情况;国家出台鼓励政策,加大对自主技术的推广,提高自主技术成熟度。


    二是加大科研投入。设立海洋工程材料研发、应用专项,促进装备与材料开发的有机结合,满足业主的不同需求,提升国产装备的市场竞争力。钛钢复合板蒸发器和薄壁卷焊钛管低成本加工技术、钛制蒸发器的工程应用技术研究,这些是热法淡化可开展的工作。钛制高压管路系统及其相关部件的成套开发、钛材在海水淡化高压系统的示范应用,这些是膜法淡化可开展的工作。


    三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及关键材料。基于钛复合板材的蒸发器优化设计与材料应用配套技术、超薄壁钛传热管的低成本加工及工程应用技术、针对 DN120 及以上规格钛制高压管路的标准建设、面向不同规模 RO 海水淡化应用的钛制高压管路系统及配件的成套化和系列化,这些是要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及材料问题。在基础研究工作方面,要加强海水淡化用材的基础研究,建立包括海水淡化材料机械、腐蚀等各项性能的数据库,为加快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优化我国淡化装备选材技术标准体系、提升自主装备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奠定基础。


    后记:


    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造福于民的伟大工程。在工程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大家行动起来,积极探索、务实创新,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美好明天贡献力量吧!


    ●  人物简介

 

2

 

    阮国岭,现任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博导。


    1990 年于浙江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进入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1993 年 10 月,他被破格评为高级工程师。1995 年 10 月,他被国家海洋局破格评为研究员。2002 年,他被任命为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所长助理。现任研究所总工程师。在海水淡化技术的主要方面,目前已申报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 21 项,其中的 10 项已获得证书和公示。阮国岭成为国内“低温蒸馏海水淡化技术”和“热法及膜法海水淡化”的领军人物,在国际学术界也有着较大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