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2日在北京透露,目前,中国政府正在积极酝酿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的方案,国家实验室建设将成为中国科研体制的一次重大转型。
白春礼是在中国科学院举办的“国家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国际研讨会”上透露这一信息的。来自美国、德国、英国、瑞士、意大利、日本和新加坡等七个国家的共十名国际知名国家实验室负责人或代表与中国科学家共同参加了研讨会,介绍了国际上知名国家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成功经验。
白春礼在研讨会开幕式上介绍,中国政府目前的主要考虑是,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集中全国优势力量,建设一批体量更大、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的国家研究基地,逐步将国家实验室打造成聚集国内外一流人才的高地,形成代表国家水平、国际同行认可、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创新实力,成为国家重要战略创新力量。
据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和首席科学家丁洪介绍,中科院拟在北京怀柔建设的综合性国家实验室的方案包括3大科学装置: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北京先进光源和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此外,中科院还将围绕大科学装置建立几个跨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如清洁能源、材料基因组、环境科学、脑科学、加速器和X射线技术等。
“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建设若干个综合性国家实验室。”丁洪说,“相比于按照学科设立的实验室,综合性国家实验室可以承担更多大科学工程项目,而单一的研究所在这方面综合力量可能不够。此外,综合性国家实验室可以承担更多跨学科科研项目,比如新能源、材料基因组、脑科学等。”
国家实验室作为国立科研机构的一种重要形式,兴起和发展于二战前后,主要是应对国家重大和紧迫的战略需求,也是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需要,以明确的国家任务为目标,通过多学科交叉集成,解决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