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涂涂层常见的弊病及排除方法
2018-06-21 11:39:15
作者:本网整理 来源:防腐蚀论坛
序号
|
种类 |
产生原因 |
排除方法 |
1 |
流挂 |
1.涂料施工粘度低,涂层过厚 |
1.调配好涂料粘度、涂层厚度一次不能超过30微米 |
|
|
2.喷涂距离太近、喷枪移动速度太慢。 |
2.喷涂距离为150-300毫米,并控制喷枪移动速度 |
|
|
3.喷枪口径过大 |
3.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口径喷枪,1.5-2毫米 |
|
|
4.喷涂空气压力不匀 |
4.施工中维持稳定的空气压力 |
|
|
5.涂料含有密度大的颜料,搅拌不匀。 |
5.施工中涂料要多次充分搅拌均匀。 |
|
|
6.被涂物表面过于光滑 |
6.保持被涂物表面适当的粗糙度,各层仔细打磨。 |
2 |
渗色 |
1.底层未干即涂面漆 |
1.底层充分干燥后再重涂 |
|
|
2 有色硝基底上涂聚酯漆 |
2 底漆和面漆配套使用 |
|
|
3 涂料中有有机颜料或色精,耐溶剂性差,未封闭处理。 |
3 最好采用无机颜料,或进行封闭处理,再涂表面层。 |
3 |
发白 |
1 施工湿度大,温度高 |
1 调整施工环境中的湿度或温度,加入慢干水 |
|
|
2 涂料或稀料中有水分 |
2注意选用正牌涂料 |
|
|
3 施工中油水分离器故障 |
3 修复油水分离器,并及时清除分离器里的水分,避免水分进入涂层。 |
|
|
4 稀料溶解力不够,涂料树脂析出变白 |
4选用配套稀料 |
|
|
5 手汗污染工件 |
5戴布手套作业,将手汗玷污处打磨干净。 |
|
|
6 基材含水率偏高 |
6基材含水率要求与当地木材平衡含水率相当。 |
4 |
起皱 |
1 底面干速不一,外干里不干而起皱 |
1 注意使用底层快干,面层干速稍慢的涂料 |
|
|
2 涂料施工粘度过大,涂层过界 |
2 施工中涂料粘度要适中,且控制好涂层厚度 |
|
|
3涂料配方有问题 |
3 选用合适涂料 |
|
|
4 采用不配套稀料 |
4 选用配套稀料 |
|
|
5 喷枪油量太大,距离太近 |
5 合理调好油量和距离 |
|
|
6 固化剂的加入太小 |
6 正确按照配比操作 |
5 |
桔皮 |
1溶剂挥发快,涂料流平不好 |
1 合理选用稀料 |
|
|
2涂料自身流平差 |
2调配好涂料粘度 |
|
|
3喷枪嘴口径大,涂料粘度高 |
3 选择合适口径的喷枪 |
|
|
4喷涂距离不当,空气压力不足,涂料雾化不好 |
调整空气压力及雾化效果适中,并调整好喷涂距离。 |
|
|
5 被涂表面不平整,影响涂料流平 |
5 将被涂物充分打磨,保证被涂物表面平整 |
|
|
6 涂料或稀料中有水分 |
6 剩余涂料或稀料注意密封 |
|
|
7 稀料不配套 |
7 使用配套稀料 |
6 |
咬底 |
1 底面不配套,如硝基底漆,聚酯面层 |
1底层与面层涂料注意配套使用 |
|
|
2 底层未干就涂面层涂料 |
2 同一类型的涂料,底层实干后再涂面层涂料 |
|
|
3 底层过后 |
3 不宜过厚,一次涂层不超过30微米 |
7 |
针孔 |
1 涂料施工粘度过高,搅拌时间过长,空气进入涂料中释放不出来。 |
1 将涂料施工粘度调配适当,并静置一段时间(一般为8-15分钟)再使用。 |
|
|
2 被涂工件表面有油污,水分 |
2 工件表面处理干净后再施工 |
|
|
3 喷涂空气压力大口径小,喷涂距离太远。 |
3 调整空气压力为0.6Mpa,掌握好喷涂距离。 |
|
|
4 涂层太厚,溶剂挥发困难 |
4 一次涂层不能太厚 |
|
|
5 施工地温度高,湿度大 |
5 适当的加防潮剂慢干水 |
|
|
6 没有配套使用固化剂或固化剂量太大 |
6 按照配比使用固化剂 |
|
|
7稀释剂不配套 |
7 配套使用慢干稀释剂 |
|
|
8 空压机中油水分离不够 |
8 定期排油水,检修分离器 |
8 |
起泡 |
1 涂装有油污,水分 |
1 使被涂物表面保持干爽洁净 |
|
|
2涂料本身耐水性差 |
2 选用耐水、耐潮涂料 |
|
|
3稀料选用不合理,挥发太快 |
3 添加慢干水,调整挥发速度 |
|
|
4 环境温度太高、湿度太大,通风不良 |
4避免涂层放在高温、高湿的位置 |
|
|
5涂层过厚,溶剂挥发困难(溶剂滞留) |
5 涂层不宜过厚 |
|
|
6 空气压力过高,涂料中混入空气多 |
6调整空气压力至正常值 |
更多关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蚀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动态,我们网站会不断更新。希望大家一直关注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http://www.ecorr.org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