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学家“松绑”的10项举措!
2018-07-03 11:21:25
作者:本网整理 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
如何让科研活动不受干扰?怎样让领衔科学家真正说了算?科研项目评审如何更高效?
日前,针对科研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一线科研人员的诉求,中国科学院从科研项目管理、资产财务管理以及人才计划管理等3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建立绿色通道的10项具体改革举措。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邓麦村表示,此举旨在为科学家开辟绿色通道,加快解决束缚科研人员手脚的许多管理问题。
简化先导专项立项审批程序,缩短立项周期
2011年至今,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简称先导专项)共启动实施了40多个先导专项,取得了量子通信、暗物质探测卫星、万米深海科考等一系列重大成果。最新的改革举措中,针对先导专项管理的多达5项。
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局长谢鹏云说:“先导专项是中科院自主部署的一个专项,产生了很多重大成果,所以我们将其列为‘放管服’改革的重点。”
此次5项新举措将从多个方面为先导专项管理“松绑”,包括简化立项审批程序,优化预算编制和评审,建立立项咨询论证绿色通道和中期检查绿色通道,以及优化财务验收。
由于先导专项的重要性,此前中科院对每一个项目的立项都严格把控,一般都是要通过两次院长办公会议讨论。一次是审议专家咨询论证结果,决定是否立项;另一次是审议立项之后具体怎么开展,怎么去做。谢鹏云说:“为了缩短立项周期,我们将把2次审议合并为1次。”
“这样做也减少了科研人员来回奔波的辛苦,同时也降低了管理成本。”邓麦村说,“其实我们的科学家在研究论证为什么时,就已经把怎么干想明白了。与其分两次审议,不如干脆合并成一次。”
对已产生广泛影响的重大研究成果,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特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立项建议,中科院将为其建立绿色咨询论证通道,也就是说经院主要领导同意,可免除立项咨询论证环节。
谢鹏云说:“已经被国家认可或已进入国家重大项目,就说明已通过了国家顶级专家评审,我们就没有必要再进行一次评审。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绿色通道本身是简化环节,而没有降低管理水平。”
下放800万元以下资产使用和处置权,推进智能报销
此次针对资产财务管理的新举措有两项:一是下放800万元以下资产使用和处置权。二是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推进智能云财务决策支撑平台开发和推广应用,实现手机识别、智能报销的过程,推动财务流程的网络化和自动化。
邓麦村表示,此次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具体目标,就是要尽可能地给研究人员减轻行政的负担,减轻立项过程大量写材料的负担,腾出更多的时间让他们从事科技创新,最大程度来释放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
中科院能够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推出这一系列新举措,是因为在此之前,中科院已经通过多年的改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邓麦村说,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在实施“率先行动”计划中,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完善院所两级治理结构,大力度改革项目管理、资源配置、人力资源管理、科技评价等,把能够下放的管理权限尽量下放,把能够简化的流程环节尽量简化。充分保障科研和管理自主权,大幅减轻了科研人员的负担,有效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在接下来进一步的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如何确保“放得下去,管得好,服务得好”?
“放就是要尽量放权,管就是监管要到位。不是说管得越细,把权力攥在手上就能管好,放完之后不监管,也是不行的。必须在管理制度的框架内做好服务,而不是无原则地去服务。” 邓麦村说,“之前的改革实践已经证明,我们要充分相信绝大部分科技人员,都会在国家法律法规制度框架内来开展他们的科技创新活动。”
谢鹏云说:“研究所的人力、资金、科研基础条件资源配置及相关管理等,都可以通过中科院的ARP网上系统实现监管。”据介绍,下一步,中国科学院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扩大自主权和“放管服”改革的要求,把“少跑一趟、少等一天、少签一次”作为每一项改革的具体目标;把科研人员满不满意、受不受益作为检验工作的主要标准;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缛节,让科研人员少一些羁绊束缚和杂事干扰,多一些时间潜心科研和自由探索。
更多关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蚀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动态,我们网站会不断更新。希望大家一直关注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http://www.ecorr.org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