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脸!历史18,000篇SCI被撤,撤稿率中国仅排第7
2018-10-29 12:20:16
作者:师兄 来源:小张聊科研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Retraction,对,就是科研文章的撤稿话题。
在科研圈人人避谈撤稿,就好比娱乐圈中某某明星的丑闻曝光一样,因为撤稿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是一个沉重的代价,首先在圈内名声收到严重损伤,再次这种损伤还会影响一个科学家的科研之路,有时是毁灭性的打击,最后撤稿导致的基金资助有些情况下还要被追回,尤其是学术造假这种撤稿原因。
大家都知道一个网站RetractionWatch,专门针对全球历年来发生的撤稿事件通报全世界的非营利性机构,过去几年经常和pubpeer配合打假,揭露了很多起咱们科研圈重大的学术造假事件(Yoshitaka Fujii、小保方晴子、韩春雨等)
最近他们更新了这个《全球撤稿数据库》,撤稿的文献数字上升到了18,000篇,追溯到了1970s,所以有些趁着信息化时代到来前进行低劣手段的文章很饿可能会在高科技工具识别下暴露原形,那么这个数据库网址是retractiondatabase.org
retractiondatabase.org:可对可疑文章进行查询
撤稿原因有很多种
“学术造假”其对于作者的不良影响要远大于“学术过失”。这一不良影响与作者排名的联系,即:对于第一作者的影响整体上看最大,其次是最后一位作者(往往是通讯作者),最后是其他排名中间的作者。当然仍有40%的撤稿并不是因为“刻意的学术造假”,科学论文被撤稿的原因很多,包括科学错误、剽窃、重复出版或伪造或虚构、无法重复以及其他原因,包括着作权纠纷,着作权侵权,或道德或法律的不当行为。
撤稿原因:学术造假占比为60%,其他40%
日本的几个造假牛人
从撤稿的原因上看,因“学术造假”而被撤稿的论文占比为60%,例如一个麻醉师Joachim Boldt,在调查人员断定他编造了数据和其他违反道德的行为后,已经累计撤回了近90篇文章。Joachim Boldt甚至鼓励病人接受未经证实的外科治疗方法,这个胆子到底是谁给的,很是猖獗,不过排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这个90篇的数字,而是一个日本人Yoshitaka Fujii,有些人学术造假是因为生活所迫,日本的几个造假牛人造假上瘾了还。
日本人的学术造假不是一般的厉害
数据库中有20名科学家撤稿超过30篇,100名科学家又13~30篇撤稿
文字剽窃、图片重复使用、伪造审稿人
伪造审稿人的方法首次发现是从2009年发现,此后大量文章发表用此方法,快速发表论文。2015年3月28日医学和科学学术文章的一个主要出版商BioMed Central已经撤回43篇文章,主要因为「莫须有」的同行评审。这直接暗示了可能存在为数不少的伪造同行评审,撤回文章的部分名单显示大部分发表单位均在中国,包括中国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和交通大学医学院。
自从15年该事件后,中国封杀了几个伪造审稿人的公司,这一现象才有了极大的下降。
撤稿文章所在的期刊
在1997,只有44份期刊报告撤回论文。到了2016,这个数字增长了10倍多,达到了488个期刊。
虽然总数很庞大,但是其实18年的撤稿率其实已经下降了很多撤稿最多的杂志: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总共撤回了7300篇会议摘要,其中大部分依然来自于中国,但是这个错误不在于作者本身,而且是期刊本身的审核出现了问题,他们放任不符合该刊的会议论文发表,最后才告诉大家不能这么做,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撤稿率的国家排名
再来说一下撤稿发生的国家排序,这个榜单是根据(每年撤稿文章数/每年文章发表数)的比例来排序的,也就是每万篇文章的撤稿数,我们可以看到伊朗、罗马尼亚、新加坡位列前三,而中国仅排第7。
更多关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蚀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动态,我们网站会不断更新。希望大家一直关注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http://www.ecorr.org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