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围,我国科技期刊要苦练“内功” | 两会话题
2019-03-13 12:36:50
作者:付丽丽 来源:科技日报
“当前,我国科技论文的总发文量已居世界第一,但国内高影响力的科技期刊数量偏少,致使很多优秀论文争相‘出国’。”12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薛勇彪在小组讨论时说。
薛勇彪的话一出,不少委员纷纷附和。
优秀论文纷纷“出国”、科技期刊“小、散、弱”、英文期刊大多采用国际合作模式……我国科技期刊究竟该如何发展,这是众多科技工作者忧心的问题。
指挥棒偏西优秀论文争相“出国”
一流、二流稿件投国外,三流、四流稿件投国内,这是我国学术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其中,学术期刊影响力小难辞其咎。
据2017年版JCR报告,SCI数据库共收录8987种期刊,中国大陆的科技期刊197种,仅占SCI收录期刊的2%。2007—2016年全球论文引文影响力为12.80,而中国科技期刊引文影响力超过10的只有生命科学的3个学科。
“我国可以称得上是科技期刊大国,但远不是科技期刊强国。”薛勇彪说。
“导致中国优质论文外流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国内科研成果和人才评价过于偏重SCI影响因子。”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忠范委员说。
在刘忠范看来,一些国外期刊,挂在名头很大的知名期刊下面,尽管收取巨额的版面费,还是备受国内科研工作者青睐,因为只要给钱就基本上能发表。“现在有所谓的××× Index,国内很多大学和科研机构都将其作为一个新的评价指标,实在荒唐至极。一个国家、学术机构竟然甘愿给特定的学术期刊站台和背书,殊不知这只是一种市场营销策略而已。”
英文期刊与国际合作实属无奈
中文期刊大而不强,与此同时,国内英文期刊也遭遇重重包围。
“近年,新创期刊多数以开放获取(OA)的模式运行,前期国内主办单位需要投入大量经费,造成我国大量办刊费用流向国外出版商。”薛勇彪说,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大陆179种SCI期刊中,仅有13种期刊未与国外出版商合作。
有数据显示,以自然出版集团2010年创办的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为例,2018年共发表5509篇文章,其中1213篇来自中国;按照每篇文章处理费5200美元计算,我国支付的OA出版费约630万美元。还有另外一个OA期刊,我国作者在这两本期刊上的发文量均居第二位,2018年合计支付的OA费约1060万美元。
“另一方面,国外出版商还强势进入中国市场,甚至在中国建立自己的编辑部,分割我国学术资源和出版市场。”薛勇彪说,除了与我国已有的英文期刊合作外,它们不断寻求新的合作伙伴,与中国科研机构和学会合作创办OA新刊,这些中国本土的OA期刊收取的出版费有一半或以上被国外出版商摄取,使得我国科技期刊事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对此,刘忠范认为,英文期刊与国际合作实属无奈。有点类似于以前汽车领域,以市场换技术的做法,现阶段也无可厚非。“但一定要掌握度,不能一窝蜂地都去做,国外也不是每个期刊都好。要做精品,不能泛滥。”刘忠范强调。
办好期刊也要提倡科学精神
“做好期刊也要提倡科学精神,学术要回归科学本原。”刘忠范说,作为作者和办刊者,都要认真对待,不能粗制滥造,不能因为刊物的影响因子而在科学态度上打折扣。
刘忠范表示,从本质上讲,科研水平的高低和科技期刊没有直接的联系。以日本为例,其英文期刊的水平不如我国,但这并不影响其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日本很多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都出自本土期刊,就是明证。
薛勇彪建议,要想做强我国科技期刊,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设立专项,以市场为导向,试点先行,汇集科技出版、信息网络等相关行业的人才,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国际的专业化一体化科技期刊出版集团,以促进我国资助的优秀期刊和优秀成果的回流和进一步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