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Xinxing Ductile Iron Pipes Co.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分中心-智慧铸管-耐蚀钢铁材料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Data Center
Intelligent Ductile Iron Pipe-Corrosion Resistant Steels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管理后台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你知道涂料的前世今生吗?
2019-07-05 10:02:07 作者:本网整理 来源:百度百科
几年前,美国总统带领家属到华访问期间,在进入西安秦陵博物院一号俑坑的一刹那,美国总统及家属瞬间露出非常惊讶的表情,既惊讶于兵马俑规模的宏大,也好奇于兵马俑彩绘的绚烂,当他们来到一件正在清理的陶俑旁边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深深地吸引了他们的目光,他们表示特别希望能把文物保护的经验教给美国。  
 
他们希望中国传授文物保护经验,这一点也不难理解,陶俑上面的涂色历经2千多年,有的依然“颜值”很高,堪称是彩绘的奇迹。当然,这首先是涂料——包括颜料在内——的功绩,没有化学成分稳定的涂料,想必埋藏于地下的陶俑,早已是斑驳陆离真面难辨了。
 
一般而言,涂料就是涂覆在被涂物件表面并能形成牢固附着的连续薄膜的材料。比如油漆,比如颜料。它既可以是无机的,如电镀铜,电镀镍,电镀锌等;也可以是有机的,如大多数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现如今,有机高分子材料已经成为涂料市场的主体。人类生产和使用涂料亦如绘画一样,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甚至它们就是相互依存比翼齐飞的“鹣鹣”(传说中的比翼鸟)。绘画因涂料愈加精美,涂料因绘画不断创新。中国仰韶文化时期残留陶片上的漆绘花纹、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绘画、法国拉斯科洞穴岩壁绘画等大量考古实物和资料无不证实,公元前5000年新石器时代,人们就使用野兽的油脂、草类和树木的汁液以及天然颜料,配制原始涂饰物质,然后用羽毛、树枝进行创作。这恐怕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涂料。
 
2.jpg

人们对唐三彩多有垂青,这不仅因其造型生动,还因为它色彩斑斓,要不然,也不会以“三彩”作为称谓。当然。唐三彩绝不仅限于三种颜色,而是指“多彩”的意思,就如在同一器物上可以有黄、绿、蓝、白、紫、褐等多种色彩,也有许多器物以黄、绿、白三色为主,甚至有的更为单一,只有一种、两种而已。我们知道,唐三彩是一种多色彩的低温釉陶器,它是以细腻的白色黏土作胎料,用含铅、铝的氧化物作熔剂,用含铜、铁、钴等元素的矿物质作着色剂。烧制时先将经过舂捣、淘洗等加工的白色粘土捏制成一定形状,再修整、晾干后,放入窑内经1000℃的高温焙烧,待冷却后上釉挂彩,再次入窑焙烧而成。由于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高温后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各种色彩,显示出浓淡相宜、交互浸润、斑驳淋漓、色彩协调、花纹流畅的特质;加之比例适度,形态自然,线条流畅,生动活泼,武士肌肉发达,怒目圆睁剑拔弩张;女俑高髻广袖,亭亭立玉悠然娴雅,具有瑰丽无比的艺术魅力,对中国陶瓷业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自然也就表明,涂料在唐代已经有了娴熟的工艺。

上面提到的秦俑,“灰头土脸”曾是人们对它普遍的印象。但其实每个秦俑都有彩绘,只是出土前因为地下环境的影响,导致大部分色彩脱落,仅存残迹留存。加上出土后环境干燥严重失水,秦俑内里生漆层卷曲干裂,使覆盖其上的彩绘层随之脱落。因此,生漆层的保护与修复,是兵马俑彩绘保护的重大课题,也是研究古代涂料的物证。无论是跪射俑脸上淡淡的绿色,还是军吏俑背后斑斓的腰带,都见证着色彩的奥秘。
 
3.jpg

 据资料介绍,中国是世界上使用天然树脂作为成膜物质涂料——大漆最早的国家。早期画家使用的矿物颜料,用水或蛋清加以调配,这就是最早的水性涂料。人类生产和使用涂料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天然成膜物质、形成涂料工业、合成树脂涂料三个发展阶段。1855年,英国人A·帕克斯取得了用硝酸纤维素(硝化棉)制造涂料的专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生产合成树脂涂料的工厂。1909年,美国化学家L·H·贝克兰试制成功醇溶酚醛树脂。之后,又有德国人K·阿尔贝特研究成功松香改性的油溶性酚醛树脂涂料。后来为了适应汽车生产发展的需要,找到了醋酸丁酯、醋酸乙酯等良好溶剂,开发了空气喷涂的施工方法。上世界20年代,硝酸纤维素涂料已经达到了应用的高峰。几乎同时,美国通用电气公司R·H·基恩尔突破了植物油醇解技术,发明了用干性油脂肪酸制备醇酸树脂的工艺,醇酸树脂涂料迅速发展为涂料品种的主流,摆脱了以干性油和天然树脂混合炼制涂料的传统方法,掀开了涂料工业新的一页。

到1940年,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与醇酸树脂配合制漆,进一步扩大了醇酸树脂涂料应用范围,发展成为装饰性涂料的主要品种,成了工业涂装的主打。二战结束后,合成树脂涂料品种发展极快。国外40年代后期推出的环氧树脂,为发展新型防腐蚀涂料和工业底漆提供了新的原料。50年代初,性能更广的聚氨酯涂料,在联邦德国法本拜耳公司投入生产。同期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丙烯酸树脂涂料,不仅逐渐成为汽车涂料的主体,而且扩展到轻工、建筑领域。此间,聚醋酸乙烯酯胶乳和丙烯酸酯胶乳涂料,也都成了建筑涂料的新宠。1952年联邦德国克纳萨克·格里赛恩公司发明了乙烯类树脂热塑粉末涂料;壳牌化学公司开发了环氧粉末涂料;美国福特汽车公司1961年开发了电沉积涂料,并实现工业化生产。此后光固化木器漆问世,且乳胶涂料、水溶性涂料、粉末涂料和光固化涂料使涂料产品中的有机溶剂用量大幅下降,甚至不使用有机溶剂,开辟了低污染涂料的先河。随着电子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以有机硅树脂为主元素的有机树脂涂料,在五、六十年代迅速发展,成了耐高温环境首选的产品。这一时期,杂环树脂涂料、橡胶类涂料、乙烯基树脂涂料、聚酯涂料、无机高分子涂料等等品种,呈现争奇斗艳的态势。自然与之适应的涂装技术,也有了质的变化,发明了静电喷涂技术、电沉积涂装技术等等,反过来推动了涂料的推广。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涂料生产、测试、管理全过程也成了其用武的平台。乃至机器人、机械手,都成了喷涂的主力。这个过程充分预示,涂料伴着科技进步的步伐,一定还会有灿烂的前景,还会在现有成千个品牌的基础上,向节约资源、更趋环保、有利生态、提高品质的方向,催生出琳琅满目的新品来。相对而言,我国涂料工业从20世纪初发展至今,已成为国民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行业。涂料品种越来越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目前已形成车用涂料、保护涂料、建筑涂料、家具涂料、卷材涂料等专用涂料市场;2011年总产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达到1080万吨,位居世界产量首位。

透过涂料留下的足迹,我们不难看出涂料的属性——第一,涂料用途广泛。今天,涂料的诸多功能已经是常识性的知识。比如涂料具有抗辐射、耐高温、耐老化作用;具有防水、防火、防污、防霉、防滑、防碎裂、防静电、防黏附、防结露、防噪声功效,还有导电、杀菌、发光、减震以及吸收和放射红外线、吸收太阳能、屏蔽射线、标志颜色、自润滑、屏蔽电磁波等多种用途。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涂料将在生产生活的更多层面,提供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强大的功用,满足人们日益增多的需求。

 第二,涂料别具审美。可以说,审美是涂料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价值。没有涂料(颜料),布达拉宫顿时会失去金碧辉煌的壮丽;蒙娜丽莎的微笑,恐怕也要丧失现有的魅力;秦兵马俑也会因“灰头土脸”风采大减;“唐三彩”概念不存,连“一彩”都不够格。上面提到的阿尔塔米拉洞窟绘画、拉斯科洞穴岩壁绘画以及中国出土的墓葬壁画,恐怕都成了“素描”,失去了审美的震撼。中国有“涂脂抹粉”的成语,为什么涂脂抹粉?因为涂抹之后,就变得楚楚动人。其实脂粉,也可谓是广义的涂料。

第三,涂料关联生活。它是人类生活的组成,是人类幸福指数的要素。以最大消费品房子为例,装修如果没有涂料,装修不知怎样进行?就算省却涂料不用,总不会颜料也不用吧。而事实上,家里的各种家具,各种电器,各种物品包括代步的汽车,谁又能和涂料失去关系?涂料已经实实在在渗入人类的生活,生活已经没有涂料的盲区。
 
4.jpg

综上也就可以看出涂料的重要。但遗憾的是,无论是生产环节还是应用环节,都存在亟待改善的地方。就像现在水性涂料广受消费者的喜爱,市面上各种款式的水性涂料也是多不胜数。可有的加盟商把追逐利益作为第一准则,开始钻市场的空子。还有,现在涂料与涂装一体化市场呼声很高,但涂装相对滞后,使上下游企业脱节,无法使涂料通过涂装得以实现更大的应用。此外涂料产品质量,尤其是对人体的危害,就像甲醛含量超标,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坚决贯彻国家相关涂料标准,尤其是强制性国家标准,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