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Xinxing Ductile Iron Pipes Co.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分中心-智慧铸管-耐蚀钢铁材料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Data Center
Intelligent Ductile Iron Pipe-Corrosion Resistant Steels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管理后台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拥有ESI高水平论文的技巧,你get到了吗?
2019-07-22 09:52:42 作者:李士成 来源:李士成科学网博客

ESI数据每2个月更新一次,每次更新都会有各种排名在网络上泛滥。比如,各个国家/研究机构ESI排名前1%学科数的排名,ESI高被引论文数量的排名……也有很多作者在朋友圈宣传自己的ESI高被引/热点论文,很是热闹。


热闹之后呢,可有退而结网?

我从科学家个人以及学术机构两个视角来分析如何充分利用ESI数据库的价值。

从科学家个人的角度,我想要做的就是分析ESI高水平论文特点,尝试自己也发表出ESI高水平论文。

其实很简单,就是找到自己研究领域里的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高水平论文(高水平论文指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的交集)。

总结这些ESI高水平论文的特点,包括文章的选题、研究思路、写作风格、投稿期刊等方面。

在自己以后的科研和写作中,努力让自己的科研和论文具备这些特点,也就提高了自己的论文成为ESI高水平论文的可能性。

在这里也分享论文成为ESI高水平论文的其他一些技巧。

首先,论文接收以后获得DOI号,马上online发表,而不是放在编辑部。

online发表的论文,有DOI号,就可以被引用;但没有卷期号,不算正式发表。

等正式发表时,online发表到正式发表这段时间获得的引用次数马上都被统计进来,都算作正式发表以来的引用次数。

换言之,短时间获得了多次的引用,很容易成为ESI高被引论文。

我有一篇论文,online发表至正式发表这段时间有13个月,等到正式发表以后,很快就获得了高脚杯标识——ESI高被引论文,估计就是沾了这个光。

这里要说一句题外话,绝大多数的中文期刊以及国内办的部分被SCI收录的英文期刊,接收的文章都放在编辑部,完全没有online发表这一说,压稿半年到一年甚至更久是常态。

这让论文丢失了这段时间被下载和引用的可能,甚至导致部分科研成果丧失了首发权。

还有研究表明,发表在上半年的论文拥有更多的被引用时间,更容易成为ESI高被引论文。

具体数据是,1月份发表的论文比12月份发表的论文成为ESI高被引的论文要容易40倍;发表在第一季度的论文比第四季度的论文容易20倍。

很巧,我上面的论文发表在2月份,估计这也是因素之一。

当然了,以此类推,ESI高被引科学家是怎么炼成的呢?大家也可以研究研究,学习之,成为之。

此外,对个人而言,ESI还可以发现当前学科的研究前沿(Research Fronts),帮助我们科研选题。

但由于ESI学科分类粗犷,可能不太实用。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一句,ESI和影响因子、期刊分区等指标一样,也存在不足。对其追求应该适可而止,不能过于执着。

论文是否能获得较高的引用,是多方面的因素;而且引用次数不高的论文,不一定原创性就差。

科学研究,应该不忘初心,重点关注科学研究本身。

从学术机构来看,他们需要关注的就是自己单位ESI学科排名。

最应该关注的就是排名较为接近ESI前1%或者前1‰的学科,因为这些学科最有潜力冲进前1%或者前1‰,可以结合自己单位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在这些学科方向做出努力。

若想立竿见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第一,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引导全校的老师,在这个排名接近前1%(1‰)的学科包含的SCI/SSCI期刊上多发文章。

第二,可以让图书馆将本校发表在这个学科包含的SCI/SSCI期刊上的论文整理出来,同等条件下,鼓励全校老师优先引用这些论文,对这些论文进行大力宣传等等。

第三,可以和该学科ESI排名靠前的高校合作,合作写文章,文章给第二单位也是有用的。已有学校这么干了,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上面这些措施均不可持续。

如果认为学校真在这个学科有潜力(ESI的学科分类粗犷,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真正的措施还是要从根本出发,想方设法提高学科硬实力,包括引进和培养人才、加大财力物力支持来培育学科平台,不断提高学科水平。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