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所高校过亿!中国高校年度科技经费排名公布
2019-09-10 09:28:13
作者:本网整理 来源:教育部科学技术司
近年来,高校在我国科技创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获得的科技经费也越来越多。尽管高校的科技经费历来都受到各方高度关注,不过由于各种原因一直很难准确统计。
日前,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正式发布了最新《2018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这份汇编数据详细记录了 2017 年全国1939所高等学校及其附属医院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以及 R&D 成果应用、其他科技服务等各个层面开展研究的总体状况。
根据这份数据,也对高校科技经费数据进行了独家的统计,整理出科技经费过亿的276所大学以及这些大学相比去年的增长数据, 供大家参考。
▎276所高校年度科技经费过亿元
从2017年中国高校科技经费的统计结果来看,共有276所高校年度科技经费超过1亿元。清华大学的年度科技经费继续领跑全国,高达59.68亿元,且比去年增加了7.99亿元。浙江大学以47.59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中山大学以43.00亿元位居全国第三,排名继续稳居全国第三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42.32亿位居第四,经费相比去年大幅增加15.81亿元,排名从去年的第十位上升到了第四位。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都进入了全国前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东南大学和武汉大学年度科技经费都超过了20亿。从全国范围看年度科技经费超过20亿的也仅有以上18所高校。
从高校人均科研经费(教学与科研人员)统计结果上看,排名较高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这些高校人均科技经费都超过90万元。不过由于在教育部科技司的这份汇编数据中,将各大高校的附属医院等人员计算在内,所以会出现个别高校科研人员数量超多的情况,但是附属医院的人员等计入后也大幅拉低了高校的人均科技经费。
从高校人均科研经费(研究与发展人员)统计结果上看,排名较高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这些高校人均科技经费都超过140万元。有关以上两种人均科研经费差距较大,结果仅供参考。
总体来看,科技经费较多的高校主要是原部属重点高校,包括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信部直属高校、中科院直属高校等,这些高校大多经费不菲。不过不少地方重点高校在科研经费上也表现不俗,包括苏州大学、深圳大学、南方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
从学校类型来看,工科类大学的科技经费明显大幅高出文科类大学,更有部分偏文科的985和211高校年度科技经费未破亿,可见工科和文科的差异之大了。从全国范围看,年度科技经费破亿的高校也仅有276所。
以下是本年度的高校年度科技经费的详细榜单(根据高校年度科技经费总数进行排序)
▎大部分高校年度科技经费保持增长
相比中国高校2016年度科技经费数据,大部分高校2017年中国高校年度科技经费保持增长,其中年度经费过亿元的高校数量由去年的256所增加到今年的276所。
从增长率来看,今年经费超1亿元的276所高校中共有232所保持正增长,占比达到84.06%。其中位于山东的齐鲁工业大学年度科技经费增长率最高,达到528%。
其他增长率较高的学校还包括九江学院、宁夏医科大学、合肥学院、上海科技大学、台州学院、江西农业大学、蚌埠医学院、河北工程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山东理工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广东医科大学、青岛大学、湘潭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集美大学等,这些高校年度科技经费增长率超过100%。
▎科技经费中的部分名词解释
高校教学与科研人员数据包含附属医院数据;教学与科研人员指高等学校在册职工在统计年度内,从事大专以上教学、研究与发展、 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工作的人员以及直接为上述工作服务的人员,包括统计年度内 从事科研活动累计工作时间一个月以上的外籍和高教系统以外的专家和访问学者;研究与发展人员:指统计年度内,从事研究与发展工作时间占本人教学、科研总时间10%以上的“教学与科研人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