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Xinxing Ductile Iron Pipes Co.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分中心-智慧铸管-耐蚀钢铁材料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Data Center
Intelligent Ductile Iron Pipe-Corrosion Resistant Steels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管理后台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复合材料常用术语
2020-03-18 11:24:55 作者:本网整理 来源:百家号/孙哥笔记

1.png

 

对于复材行业新手来说,这篇复合材料术语是非常有价值的。在你整个的职业生涯中,也许你会经常用到或听别人说起它们,喜欢就赶紧收藏吧!


— A —


ACI—空气催化剂整合器(ACI)阀门,安装在Bink喷枪上。其功能是在此导入催化剂和空气经过内部混合和气化进而与树脂或胶衣进行外部混合。


— B —


巴克尔硬度—通过在尖锐,钢点处测量抗穿透性而得到的材料硬度程度。该硬度大致对应胶衣或铺层的固化程度。


巴氏硬度计—该仪器由Walter Colman在二战期间发明用于测量软金属材料的硬度;其由巴勃-考曼公司生产。有两种类型通常用于玻璃钢行业。型号934用于检查最终固化;型号935用于最终固化前的初始读数。


白色区域—由于过多的放热热量,玻纤与树脂分离而导致铺层内玻纤图案变成白色的突出物;通常与厚的树脂丰富铺层有关。仅仅为装饰性问题。


包覆—用密封塑料封套完全围住物件。经常采用催化了的树脂把磨碎纤维或短的短切纱浇铸到开模内用于浇铸电元件。


被粘物—使用粘合材料,粘结到另一物体的任何物体或物质。


苯乙烯单体—用于塑料的不饱和芳香烃。在聚酯中,是活性稀释剂。


比重—任意体积物质的重量与一些相同体积标准单位物质的重量的比例;通常固体和液体的对比物是水,气体的对比物是空气或氢气。


闭模成型—复合材料部件在由两个或更多模片连接而形成的模腔内生产的制作过程。


边缘—由不同平面的两个面聚到一起形成的线而产生的几何结构特点。当两个面之间的角度处于0到180度之间时,边缘是内边缘。当角度处于180到360度之间时,边缘是外边缘。


编织粗纱织物—以粗纱形式,由连续纤维制作而成的重编织织物。具有良好的悬垂性,浸润快速,价格处于毛毡和纱布之间,并有较高的玻纤含量。


编织带—由连续纤维制作而成的各种厚度的编织带。编织印痕—仅仅在胶衣表面下或附近呈现出与编织或缝边玻纤铺层相似的纤维印痕的极端形式。


变形—复合材料部件上的尺寸变形。


变形—胶衣表面波纹反射,经常和纤维印痕一起被发现。通常由层压体系中的问题所引起。


表面处理—应用于纤维或单丝生产成的纱股,纱线或编织织物的表面处理以便树脂在纤维间自由渗透并黏着于它们的表面。表面轮廓—表面的装饰质量(参考“轮廓”)。表面铺层—直接铺在胶衣后的薄玻纤铺层,能消除受困空气从而提供耐用性,并能使胶衣与由放热而收缩的随后铺层隔离来改进装饰质量。


表面纱—和其他增强毡和织物一起使用以改进表面处理质量。用于遮盖下面增强材料的纤维图案;也称作“表面毡”。


表面助剂—允许聚酯表面固化的材料(通常是固体石蜡);如果第一层完全固化,会限制另一层树脂涂层的粘合。可以用钢丝棉打磨或摩擦去除。


丙酮—在玻璃钢行业中,主要用作去除操作者,设备和衣物上未固化树脂的清洁溶剂。其是非常易燃的液体。


玻璃化转变—从粘性,橡胶似的状态到坚硬,相对易碎状态之间无定形聚合物的可逆变化。


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使材料分子增加移动性从玻璃状态变成橡胶状态的大概温度。Tg的测量值由于测试方法不同而异。(广泛可接受的方法是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玻璃纤维—与羊毛或棉纤维相似的纤维,但是由玻璃制作而成;有时称作纤维玻璃。玻璃纤维形式包括布,丝,毛毡,磨碎纤维,短切纱,粗纱,编织粗纱。


剥离层—应用于铺层表面的材料铺层,在粘合操作前撕离固化铺层以留下便于粘合的清洁,树脂丰富的表面。


剥离强度—施加“剥离模式”应力时所得到的黏合剂粘合强度。


补强层—用于在加固件或其他突然承重转移处加强或加固的额外增强材料铺层。


布—精细编织的编织玻纤。


部件合并—设计多种分离的部件并组合成一个单独部件,是减少制作部件的数量并把多个部件连接到一起的复合材料制作过程。


— C —


层—复合材料中粘合到相邻铺层的织物/树脂或纤维树脂/铺层。


层间—存在或出现在两个或多个相邻铺层之间。


层间剪切—两铺层和其界面平面之间产生的错位剪切力。


层压(动词)—通过排列一个或多个铺层生产铺层的行为。在玻璃钢行业中,每个单层通常含有纤维增强材料和树脂基体材料。


层压(名词)—增强材料和树脂铺层的叠加,非常像三合板。一些材料铺层粘合到一起。


层压塑料—含有通过加热和加压粘合到一起从而形成单片的人造材料叠加铺层的材料。


缠绕角—平行于纤维方向和设定的参考之间的测量角度。


缠绕模式—在一定量芯轴旋转后,纤维缠绕路径经常循环的图案。


成型—采用各种方法,如:接触,压力,对模和连续层压,使部件形成需要的形状。


尺寸稳定性—在受不同力,力矩,温度及湿度程度或其他应力时,物质或部件保持自身形状的能力。


出气—在真空下,排出复合材料部件内的溶剂,挥发物,气体和湿气。


触变性—材料具有的抗流动性的状况,除非被搅拌(混合,抽吸或喷涂)。


触变指数(TI)—高剪切粘度除以低剪切粘度得到的抗流挂性。


瓷漆—固化无粘度的胶衣或表面涂层。


从动泵—由主胶衣或树脂泵驱动以输送催化剂(1到3%的比例)的较小,特殊尺寸的泵。


粗纱—无捻纱股或有捻纱股连续纱束的集合物。缠绕的纤维,通常是尽低捻度的箍或带。


促进剂—参考“加速剂”。


催化剂(过氧化物)—在玻璃钢术语内,以受控的数量添加到树脂或胶衣内以使其凝胶和固化的物质。催化剂由加速剂分解产生自由基,进而引发聚合。


催化剂—从科学角度上看,促进或控制化合物固化而不在反应中消耗的物质(引发剂)。在复合材料行业内,诸如MEKP的自由基引发剂经常称作“催化剂”。这样的使用在科学上是不正确的,因为引发剂在使用过程中被消耗。


催化剂注射—与喷涂设备一起使用,在喷枪内催化聚酯,从而避免在聚酯凝胶时间内对清理系统的需求。内部混合喷枪需要溶剂冲洗及清理喷枪头。


— D —


代—用于描述当用产自相同模型的多种模具成型复合材料部件时,从概念到原模具到生产模具过程的单独步骤的术语。


袋压成型—复合材料被放在坚固模具内并用弹性袋覆盖的技术。由真空,热压罐,挤压或加压袋产生压力。


单层—一层铺层;可以是短切纤维增强塑料铺层,纺织增强塑料铺层或芯材材料等。


单丝—单根,像线一样的纤维或这些纤维聚拢到一起的纤维。很多纤维具有无限长度的特点可以少许或无捻纱线的形式使用并且通常无需对纤维进行纺纱操作。


单丝—无限长度的单根纤维;通常通过挤压产生。


单体—具有自身或与相容树脂聚合能力的相对简单的化合物。它也可以用于溶解或稀释聚酯。


单位面积重量—胶带或织物的纤维增强材料的每单位面积(幅宽乘以长度)重量。


单向—指相同方向上的定向纤维,如:单向织物,带或铺层;经常称作UD。


弹性—材料在变形后恢复到原始尺寸和形状的能力。


弹性极限—材料在完全释放应力后能保持其形状时所能承受的最大的应力。


弹性模量—描述材料所受张力,压缩或剪切力和偏离之间关系的材料特性。杨氏模量用于张力上各向同性的材料。模量与试样几何结构无关;因此,它是材料特性。


弹性体—在除去变形力后,在室温下能持续恢复原始形状和尺寸的材料。


导眼孔—纤维缠绕机器(通过此机器,粗纱被缠绕在芯材上)上的装置。


倒扣—模具上凹形或相反的坡度。必需分离模具来制作倒扣的部件。


低变形—配制用于在成型过程中低,零或负收缩的树脂化合物。


低压铺层—在400psi以下的压力范围内成型和固化的铺层,也包括仅仅接触铺层的压力状况。


短切纱—通过剪切连续丝或粗纱而形成的均匀长度的纤维,通常长度为1/32到2英寸(0.079到5.08cm)。长度至1/8英寸(0.3175cm)的称作磨碎纤维。


短切毡(CSM)—由胶合剂固定的均匀长度的纤维,用于增加复合材料部件玻纤表面厚度。相对便宜,通常与其他玻纤毡一起使用。


断裂—当钻孔或剪切复合材料部件边缘时产生的纤维分离或破裂。


断裂—由于外部或内部力量而导致铺层表面破裂;可能或可能不会导致完全分离。


对称性—复合材料的层压设计术语,用于表示铺层对称于其横断面和平面。


— E —


E玻纤—无碱玻璃纤维;是指硼硅酸盐玻璃纤维,其最常用于传统聚合物基体复合材料。


二次胶合—用黏合剂把两种或更多先前固化部件或把随后铺层与较早固化铺层表面粘合在一起。


二甲基苯胺(DMA)—与BPO催化剂一起使用的加速剂;比DEA更有效。


二乙苯胺(DEA)—与BPO催化剂一起使用的加速剂或用于钴/MEKP体系的共促进剂。


— F —


FRP—纤维增强聚合物;新纤维性材料的演变,GRP(或GRFP)是玻纤增强聚合物术语。


防潮层—水蒸汽不能或完全不能穿过的材料。


放热—伴随化学反应(如:固化)内部产生的热量。


非挥发性物质—在加热而不至分解条件下依然保留的物质。


非空气抑制性树脂—由添加隔离树脂表面空气的活性剂,而不受空气抑制或停止固化的树脂。


非破坏性检验(NDI)—判断材料或部件特性而无需永久性改变测试物体。非破坏性试验(NDT)和非破坏性评价(NDE)广泛地被认为是NDI的同义词。


分层—由于机械或热应力而出现的铺层缺陷并且表现为铺层之间分离。


分层—由于一个组分粘合于另一组分的失效从而导致铺层分离。也包括织物铺层与芯材结构的分离。可能与桥接,钻孔和剪切有关。


分离剂—参考“模具脱模剂”。


分散体—液体介质中悬垂的固体颗粒的同质混合物。


分子—含有一个或多个原子的化学单位。


酚醛树脂—由芳香醇和醛(特别是酚和甲醛)生产的热固性树脂。


风干—在室温下添加催化剂进行固化,但不加热和加压。


蜂窝—具有六边形蜂窝状,由片状金属或树脂预浸片材(纸,纤维玻璃等)生产的产品。用作三明治式结构的芯材材料。


复合材料—纤维和粘合基体的混合材料以优化特定应用性能。没有一个元素能完全相容于另一元素。


复制模具—由浇铸或复制另一物件制作而成的模具。


— G —


干斑—在成型过程中出现的铺层缺陷表现为干的,没有被基体材料所包围的未浸润纤维。


刚性—描述任何材料经受应力与其延伸及弯曲偏离之间关系的结构性特性。


隔离膜—在固化过程中不黏着复合材料的防渗膜铺层。


各向同性—增强材料以任意方式排列而在所有方向上具有相等的强度。


工具—模具,一面或两面并且是开式或封闭式,复合材料放置其上制作部件,也称作“模具”。


共聚物—含有两个或多个不同单体的长化学链。


股数—粗纱中所含的精确纱线数量。


股—在捻纱前,含有给定数量丝的纱线称作股。


钴—用于甲基乙基酮过氧化物催化聚酯的加速剂。


固化—从液体到固体状态且伴有最大物理特性(包括硬度)的聚合反应或不可逆转的反应。


固化剂—与树脂反应促进或控制固化反应的物质。


固化剂—在添加到树脂中,引发聚合反应的催化或活性剂;也称作“硬化剂”。


固化时间—在添加催化剂后,液体树脂达到大部分聚合状态所需的时间。


固化温度—材料得到最终固化的温度。


灌装—除在树脂聚合前确保物体上所有气孔完全渗透的步骤外,与密封相似。


龟裂—由于内部应力而导致树脂的破裂。


龟裂—与鳄鱼皮相似的胶衣膜皱纹;其是由与随后或先前胶衣中的苯乙烯接触而固化不良引起的。


规范—提供给使用者有关材料或部件特性,特点或必须达到的规范说明。


过氧化苯甲酰(BPO)—一种引发剂,可与苯胺加速剂连用,或加热促进分解。


过氧化物—含有不稳定O-O 或(-OH)团:氧-氧原子的化合物分类;用作引发剂。


过早剥离—胶衣或铺层过早从模具上剥离。


— H —


HAP—是危险空气污染物的首字母缩略词。在1990年清洁空气法案,第112节中180种化学物质被定为危险空气污染物。在该法律中,议会授权EPA控制这些化学物质的排放。EPA以一系列MACT标准(参考“MACT”)严格控制禁放物质排放。


合模金属成型/对模成型—增强材料在两个封闭-吻合的金属模具(安装在液压机上)之间成型的闭模方法。通常认为是生产大量玻璃钢部件最经济的方法。


宏观的—在放大小于或等于60倍时可以清楚观察的。


后固化—让固化的树脂在比成型过程高的温度下进一步固化;对某些树脂要达到完全固化和最终机械特性很必要。


弧形喷涂—通常应该避免这种在腕(弧形)处旋转喷枪直接喷涂的喷涂方法,与传统的肩部喷扫相反,后者保持扇形图案垂直于模具。


环向—铺层以90度角被铺放到芯轴内。


环向应力—圆柱形部件由于内部或外部压力而产生的圆周应力。


挥发性材料—在无分解的特定条件下蒸发的材料,非挥发性物质存留。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在周围或生产温度下易于蒸发的含碳化学化合物(如:溶剂或液体)。环保,安全和健康规则经常对这些化合物的接触进行限制,所以低VOC含量是更可取的。


— J —


基底—涂有含黏合剂,广泛用于任何目的(如:粘合或涂层)的材料。


基体—纤维增强材料嵌入其中的材料。可以使用热塑性和热固性树脂体系,金属和陶瓷。


加料方式—由片状模压材料(SMC)制作而成的部件铺层设计;预先称重从SMC片材上剪切的SMC铺层的重量并当摆放在模具内和压缩时定向填充模腔。


加速剂—降低热固性塑料(如:聚酯胶衣和树脂)凝胶和固化时间的添加剂。也称作促进剂或催化剂。夹层铺层—含有两层增强材料(如:玻纤毡)外部铺层和内部铺层或蜂窝铺层,玻纤布或其他轻量芯材材料的铺层。


夹杂物—出现在材料或部件内的物理和机械不连续性物质。


架桥—当织物或片材材料不吻合内部边缘或模具半径或层压表面时出现的情况。


剪切—产自应用力的应力。是由两个相邻部件在接触平面的方向上相对彼此平行滑动引起的。在横向剪切上,接触平面包括树脂和玻纤。在层间剪切(ILS)上,接触平面仅仅包括树脂。在液体内,组分或铺层对应彼此的力并移动。


剑麻—产自龙舌兰属植物叶子的白色纤维。用作呈现适中抗冲击性的增强纤维(短的短切长度)。


交叉铺叠—铺叠使一些铺层在铺层纹理或最强张力方向与其它铺层成直角交联聚合—桥接两个聚合物链的反应,其把液体转化成热固性固体。


浇铸聚合物—非增强复合材料(使用无增强纤维的树脂)。聚合物,填充剂和添加剂一起形成复合材料以满足特定应用需求。


胶合剂—应用到玻纤上以固定玻纤织物结构的粘合树脂。在层压过程中,该树脂被聚酯树脂中的苯乙烯溶解并且如果是不饱和树脂,能成为最终聚合物网状物的一部分。


胶衣—为铺层提供美化装饰性和保护性着色或透明的表面涂层。


角—三边聚到一起的几何结构特点,像盒子角一样。可以是内角,也可以是外角。


接触模压成型—包括喷涂胶衣,随后手糊或喷涂玻纤和树脂的开模工艺。也称作开模成型。


结晶度—物质中原子顺序井然形成三维图案的分子结构的程度。


介电强度—导致电弧穿透绝缘材料所需的电压。


介电质—电绝缘体;材料具有抗电流流动的能力。


界面—两种玻纤材料之间的表面(如:玻纤和浸润剂结合的区域)。在铺层中,增强材料和层压树脂结合的区域。


金属筛孔—用于增加电导性的精细金属筛子。通常用于消散来自闪电或电磁干扰的电荷。


浸胶—使用树脂浸润增强材料。浸胶织物—参考“预浸料”。


浸润剂—能减少液体粘合而促进浸润的表面活性剂。


浸润剂—用于涂层纤维的水溶性化学添加剂溶液;保护纤维避免水吸收和腐蚀的添加剂。它们也会润滑纤维并减少静电(参考“开模”章节)。


浸润—增强材料完全被树脂浸润的工艺。通常目测判断速率并且在瞬间测量。


经纱—沿着纵向并垂直于编织织物窄边的纱线。


晶须—用作基体中增强材料的短的单根晶纤维或丝。


净形—产生的(无需匹配或剪切)的最终部件形状。


橘皮纹—呈现粗糙橘皮纹理的胶衣表面的后侧。


聚合反应—交联分子或分子链的化学反应。


聚合物—含有很多重复组分(如:聚苯乙烯)的长化学链。


聚乙烯醇(PVA)—水溶性脱模剂。


聚酯(不饱和的)—二元酸和二元醇之间,其中有一个组分是不饱和的(通常是马来酸酐),由交联反应而形成的树脂。


均衡—与对齐的纤维复合材料一起使用的层压设计术语,显示以+θ角定向的每个铺层与以-θ角定向的铺层匹配。当+θ角是0度时,-θ角是90度。参考相关对称性。铺层可以均衡且不对称。


— K —


凯芙拉 —为Dupont商标,坚固,轻量的芳纶纤维;用作增强纤维。


可见条痕—对应下铺层或成型表面上/内一些特点的胶衣表面轮廓上的缺陷;有时称作条痕。


空气-抑制树脂—固化伴有黏着表面(空气抑制其表面固化)的树脂。


框架—支撑模具表面和其支撑装置的结构。


— L —


拉挤成型—生产具有恒定横截面的复合材料杆,管子和结构性形状的自动连续工艺。浸有树脂的粗纱和其他增强材料连续拉过加热的锻模而成型和固化部件。固化的部件自动剪切成一定长度。


拉伸强度—复合材料试样在张力测试失效前承受的最大应力。


厘泊(CPS)—用于命名液体粘度的测量单位。在70°F(21°C)下,水是1cps;花生酱是250000cps。连续层压法—织物或毛毡通过树脂槽,在玻璃纸覆盖片材之间聚拢并通过热区固化从而形成板材和片材的工艺。挤压辊根据聚拢的各种铺层来控制厚度和树脂含量。


连续无捻粗纱—涂有浸润剂的平行纱聚拢到一起形成单股或多股纱股并缠绕成圆柱体包装。可以用于提供粗纱布,纤维缠绕,拉挤,预浸布或高强成型化合物的连续增强材料。(也参考“短切纱”。)


连续纤维纱—小直径,具有弹性和无限长度的单根纤维。


连续纤维毡(CFM)—含有结构上任意卷曲的连续纤维的织物,其与相同单位重量的短切毡相比具有更多铺层。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用于喷涂设备的润滑剂。


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DAP)—在增强塑料中,可用热量和催化剂聚合成透明,硬聚合物的高沸点单体。


零模具—与生产模型相似,但属于较早一代的中间模片的常见术语。由部件识别原模型(凹形模具或凸形模具)成型;随后用于生产原模型。


流挂/流淌—流挂:胶衣或树脂膜的下滑。流淌:胶衣膜或层压树脂的流动。


流量表—用于测量液体流动的装置。


流淌—增强材料中层压树脂的泄漏,流挂和凹坑。


轮廓—从边缘或横截面观察下部件的表面外形。当描述装饰性特点时,轮廓粗糙表面要足够大以影响可见外观,但要足够小以发挥尺寸功能性。低糙度与非常光滑表面对应;高糙度与较粗糙表面对应。


螺旋状—把铺层以某角度,经常45度角铺放到芯轴内。


— M —


MACT—最大可控制技术的首字母缩略词。EPA根据1990年清洁空气法案,第112节建立的标准。这些标准列出减少危险空气污染物排放的规章(参考“HAP”)。


MEK(溶剂)—甲基乙基酮的缩写;通常用于喷枪清理程序的无色易燃液体。


MEK过氧化物(MEKP)—甲基乙基酮过氧化物的缩写;通常用作玻璃钢行业内聚酯自由基源的引发剂。


密度—单位体积重量。通常表示为磅/立方英尺。


密封材料—应用于糊剂或液体接合处,由此变硬进而形成密封的材料。


密封的—完全密封的,气密的。


模具表面—具有抛光成高光泽硬表面的固化模具物质。该表面在成型过程中形成生产部件的外表面。


模具胶衣树脂—用于模具制作的特殊聚酯。


模具胶衣—新模具上的树脂涂层。用于密封模具并能制作出光滑表面的模具部件。本质上与胶衣相同。


模具开-闭方法—用于分离模片以允许干纤维插入并移去完成部件的RTM工艺特点。


模具脱模剂—用于模具上或化合物内以防止黏着并易于部件脱模的物质。


模腔—用于铺层形成的相匹配模具之间的空间(压力模具)。也叫凹形模具。


模塑/模具/组装—(1)通过加热和加压来使塑料部件成型。(2)塑料组分被放入并在其中成型的模腔或基体。阴性:凹塑。阳性:凸塑。(3)在成型过程中,全面所有功能部件的组装。


模塑夹合方法—描述模片如何组装的RTM工艺特点。


模型—通常由单个材料或材料类型构成的原模型的常见术语。模型通常不耐用于并适用于仅生产一个(或少量)模具。有时也与阳模交换使用。


磨碎纤维—用于使纤维-填充油灰或BMC纱股,用锤子磨碎成短的纤维长度(1/32英寸,1/16英寸,1/8英寸 和 1/4 英 寸 ( 0.079cm , 0.16cm , 0.3175cm 和0.635cm))的碳纤或玻纤。


— N —


纳米—缩写成nm并等于1毫微米或十亿分之一米,用于测量光的波长。


内聚失效—出现在黏合剂材料内或一个或两个被粘物内的黏合剂交接处的失效。


内聚作用—单个物质粘合自身的倾向性。也是粘合单个物质到一起的力。


黏度—液体的抗流动性。


黏合剂—连接两个表面的材料。


黏合失效—出现在黏合剂和被粘物之间黏合剂接合处的失效;与内聚失效不同。


黏结强度—需要分离黏着于另一材料的材料铺层应力。并且也是粘合表面之间的粘结程度。


黏性—粘着性。


凝固—通过化学或物理反应(如:冷凝,聚合,硫化或凝胶)使树脂转变成固定的或变硬的状态。


凝胶—当液体材料开始变成固体时呈现的粘性,像冻状态塑料树脂的部分固化阶段。


凝胶时间—催化了的树脂在添加固化剂后保持可操作状态的时间。


凝胶—液体向软固体的转变。


— P —


PAN(聚丙烯腈)—生产一些碳纤的基础材料。


喷孔—开口,通常指有关喷嘴尺寸。


喷涂成型—玻纤,树脂和催化剂同时放置模具内的工艺。粗纱喂料短切枪并混入树脂流喷入模具。可以用一个或两个喷枪喷涂催化剂和加速的树脂。在固化前,用手滚压玻纤树脂混合物。


批量(或批料)—一次生产操作过程中具有相同特性的所有材料。


疲劳强度—在材料失效前,能承受给定周期数的最大循环应力。


疲劳—随着时间,材料由于反复应力作用而导致机械性能的失效。


片状模压材料(SMC)—主要用于闭模,玻纤增强,增稠即可成型的聚酯材料。与块状模压材料(BMC)相似,但具有改进的机械特性。


平行层压—材料以大致平行于纤维股或强度最强方向铺放层压。也称作单向。这种图案允许增强材料具有最大承重,但仅仅在一个方向上承受最大的强度。


铺层(名词)—含有多个永久粘合到一起的层压面板。


铺层排列—制作层压板(玻璃钢)中单独铺层的排列。铺层可交替纤维方向排列(铺放)制成具有多向强度的部件(参考“纤维结构”)。


铺放—把增强材料铺放到模具内并在其中加入树脂;可以用手或使用喷涂设备操作。


— Q —


起垩—干的,粉末状外观或老化的胶衣表面上的沉积物。


气孔—复合材料或胶衣膜上的小气泡;太多以致数不过来。尺寸通常比针孔小。


气孔—在成型过程中出现的铺层缺陷;具有缺乏树脂材料(受困空气,未浸润纤维)的特点。


气相二氧化硅(氧相二氧化硅,胶态二氧化硅)—用于聚酯以增加抗流动或流挂性的增稠剂。


千分之一英寸—用于测量膜厚度和纤维纱股,玻纤,金属丝等直径的单位(一千分之一英寸=0.001英寸)。


屈曲—通常表现为纤维偏离而非断裂的失效模式。


— R —


燃点—开式容器内的液体有足够蒸汽一旦被点燃能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燃点通常仅仅比闪点稍高一些。


热变形温度(HDT)—在特定载重下,试样棒达到定量变形的温度(如:材料变软的温度)。


热冲击—由快速温度变化大导致的热应力。


热导率—传递热量的能力。


热电偶—用于检查并记录温度的装置。


热固性材料—经受或已经经受化学反应而成为相对不溶性状态的材料。典型材料是氨基酸(三聚氰胺和尿素),不饱和聚酯,醇酸,环氧和酚醛;不可变形。


热罐—在喷涂前,把催化剂和胶衣或树脂放入材料容器内混合,与内部或外部喷枪混合相反。


热量—通俗讲,施加或呈现在部件或材料上高于周围(房间)温度的任何温度的术语。


热膨胀系数(CTE)—在给定的单位温度变化下,材料尺寸的变化率。


热塑性塑料—可反复在加热时软化,冷却时变硬的聚合物。热塑性材料,如:丙烯酸聚合物和共聚物,PET,聚碳酸酯,尼龙,碳氟化合物和苯乙烯迅速成为重要工程材料。


热压罐成型—整个复合材料组件被安装在50到100psi压力下的热压罐(或封闭的可加压/加热的罐子)内以通过除去受困空气和挥发物来加固铺层的成型技术。


热压铺层—在不低于1000psi压力下成型和固化的铺层。


热应力开裂—一些热固性或热塑性树脂由于过度暴露于高温下或经受周期温度变化而导致的龟裂或破裂。


热应力—温度变化时导致材料以不同速率膨胀或收缩。可在铺层内和之间及在铺层和钢架之间形成。


热转变树脂—热固性树脂在受热后可变化成不熔化及不溶解的块状物。


韧性—测量材料吸收能量的能力。


溶剂—用于溶解和清理材料的液体。


蠕变—随着时间,材料在物理承重下(超过原始弹性变形)的尺寸变化。


— S —


S-玻纤—用于提供非常高拉伸强度的氧化镁/氧化铝/硅酸盐玻纤增强材料。通常用于高性能部件。


三氧化锑—用于为聚酯提供特殊阻燃特性的添加剂。纱股—无捻,连续纤维结合成单个压缩单位的主要纤维束。


纱架—用于固定需求数量纱筒或用于在要求位置上放卷的其他增强材料包装的设备。


纱—有捻粗纱纱线。


闪点—物质放出足够蒸汽与正在测试的物质附近空气形成易燃或可燃混合物时的最低温度。


上模类型—描述用于匹配模具的材料和结构的RTM工艺特点。


设计许用值—其对应特定的成功水准并具有95%统计上的可靠性,用于设计结构性或机械体系的材料特性的限制值。


射水—用于剪切聚合物复合材料部件的高压水流。


渗色—胶衣(通常为层压树脂或后制备胶衣)后侧软化的结果,其导致颜料(颜色)再流动。


生产模具—用于生产百种或千种部件复制品的耐用,坚固模具。层压生产模具最好由层压原模具生产。


湿法缠绕—纤维纱股浸润树脂后即刻被缠绕在芯轴上。


湿法铺层—液体树脂浸润模具内干增强材料的制备法。


石蜡—脱模剂或表面助剂。


使用期—参考“凝胶时间”。


适用期—在密封容器内贮存时,未催化聚酯保持可操作性的时间;也称作“贮存期”。


手糊成型—与使用喷涂设备相反的用“手”层压。通常需要片状毛毡和织物增强材料。


疏水的—抗湿气能力,抗湿气性。


树脂丰富—与一致的树脂/纤维比例相比,局部树脂过多的区域。


树脂灌注—抽吸或迫使树脂进入位于模腔内的干增强材料中。


树脂—可溶性或半固体,通常具有无明确熔点,高分子量的任意级别的自然或人造聚合物。用于增强产品以包围并固定纤维。大多数树脂是聚合物。


树脂缺乏—纤维浸润时,局部缺少足够树脂的区域。


树脂撕裂—胶衣膜上载体与颜料/填充剂分离的情况,通常是黑色波状条纹。


树脂压力头—RTM工艺特点;从注射口到排气口贯穿部件的压力状态;促使树脂流穿和浸湿纤维束的驱动力。


树脂转移成型(RTM)—催化了的树脂被抽送到铺放了纤维增强材料的两个匹配的模具中的成型工艺。可以或不需加热模具和/或树脂。


树脂转移图解—描述树脂转移到纤维束路径的RTM工艺特点。


双向—增强纤维纱线以一半纱线与另一半纱线成直角的排列;在两个方向上提供最大产品强度的图案。


塑料—能被成型,铸塑,拉挤或层压成物体的高分子量热塑性或热固性聚合物;塑料的主要优点是它们能变形而不会断裂。


损伤容限—在受到损坏后(如:发射冲击),保持承重能力的结构能力测量。


羧基—有机酸化学基团,在聚酯反应过程中参与反应。


缩聚反应—一种聚合反应,反应时有简单副产品(如:水)形成。


— T —


TBPB—在聚酯树脂体系的高温成型下用作催化剂(引发剂)的过氧化苯甲酸叔丁基酯的缩写。


TBPO—在聚酯树脂体系的高速,加热固化下的过氧化辛酸叔丁基酯的缩写。碳(或石墨)纤维—以轻量,高强度和高硬度著称的增强纤维。


梯度—温度或压力逐渐提高/降低以控制复合材料部件固化或冷却。


添加剂—添加到树脂混合物中使其具有特殊特性,如:紫外线吸收剂和阻燃材料(石蜡,加速剂等)。


填充剂—添加到树脂或胶衣达到特定流动特性,扩大体积,降低生产物件成本的相对惰性的有机或无机材料。


条带方向—在蜂窝芯材上,蜂窝被分离的方向;一条连续条带的方向。


贴面层—容易悬垂和浸润的纤维毡;具有防腐蚀或避免玻纤印痕的树脂丰富层的特殊价值,同表面毡一样。


团状模压材料(BMC)—用于闭模成型,预先混合的热固性树脂,增强材料,催化剂和填充剂的混合物。与片状模压材料(SMC)相似,价格便宜,但机械性能不如SMC。


褪色—胶衣颜色的失去。


脱模—从模具上移去部件或从中间模型上移去模具。


脱模剂—参考“模具脱模剂”。


— W —


弯曲模量—在弹性极限内,作用在试样上的弯曲应力与对应试样最外层纤维上应力的比例。


弯曲强度—材料(处于弯曲状态)强度表示为在破裂瞬间试样的弯曲应力;通常表示为单位面积的力。


微裂—当局部热应力超过基体强度时复合材料上形成的破裂。


纬纱—垂直于编织织物经向的纱线。


稳定剂—辅助维持聚合物某些特性的添加剂。


污染物—影响复合材料一种或多种特性的杂质或异物。


无胶合剂短切毡—织物材料是用聚合物纤维以十字针法固定到一起的短玻纤;类似于无胶合剂的短切毡。也称作缝边短切毡。


— X —


X轴—用作零参考的铺层平面轴。


吸胶布—在成型过程中,允许过多气体和树脂排出的编织或无纺材料(不是复合材料部分)铺层。


吸湿性—材料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汽。仅仅与材料吸收空气中的蒸汽有关;必须与水吸收区分开,后者是由于浸没而吸收水导致重量增加。


吸湿性—吸收湿气的能力。


稀释剂—起稀释作用的(减少或变稀)溶剂。


纤维缠绕—带,粗纱或单股纱线形式的高强,轻量产品从纱架喂料经过树脂槽(或采用预先预浸的干粗纱喂料)并缠在指定合适的芯轴上的生产工艺。缠绕的芯轴能在室温下或烘箱内固化。


纤维—弹性,具有已知或大概长度,直径足够小的单根纱线。


纤维方向—在无纺或毛毡铺层中纤维排列的方向;大多数纤维以相同方向排列以在该方向上获得较高的强度。


纤维含量—复合材料纤维的数量,其表示为与树脂基体的比例(按重量)。


纤维结构—织物结构内的纤维和纤维束的排列。


纤维外露—由于以不同速率老化或打磨而导致纤维和树脂腐蚀。树脂先于纤维腐蚀。结果,当打磨时纤维丰富的表面经常导致纤维突出;称作纤维外露。


纤维印痕—在外部胶衣表面上可见的装饰性缺陷, 其与纤维束相似并在部件表面上或附近呈现出玻纤增强材料纤维束的结构。


纤维增强塑料(FRP)—含有塑料基体(包括有高强度和硬度的增强纤维,如:玻纤和碳纤)的复合材料或部件的常见术语。FRP最常用于玻纤增强塑料。“先进的复合材料”通常表示为高性能芳纶或碳纤维增强塑料。


显微的—足够小,需要放大远大于10倍才能看见。


橡胶模塞—采用加热的金属凹形模具(或外面一半)和橡胶塞子凸形模具的对模成型工艺的不同种类。适用于相对低压,适中凹槽的小模具。


斜度角—便于部件脱模的模具或芯轴的斜率或角度(推荐最小为3度)。


芯材—(1)三明治式结构的中心成分,其附有内部和外部表层;常见的芯材材料包括泡沫,蜂窝,纸和木头。(2)模具内的通道用于热量-转移介质的循环。(3)复杂模具(模具凹槽部件)的部分,也称作成孔销。


芯材定向—在蜂窝芯材上,用于排列条带方向,隔室深度厚度,隔室尺寸及横向方向。


芯轴—用于缠绕树脂预浸的纤维,带或纱形成结构性形状或管子的细长模具。


芯子破裂—对芯材的压缩损坏。


悬垂性—织物(或预浸布)吻合表面轮廓的能力。


— Y —


Y轴—垂直于X轴的铺层平面轴。


压力袋—对应开模放置的裁剪好的用于手糊工艺的袋子(通常是橡胶片材)。在袋和位于模具上的压力板之间施加空气或蒸汽压力(高达50psi)。


压模成型—参见部分6—压模成型。


压实—压缩纤维和基体来除去过多树脂,减少气孔并得到特殊密度的生产步骤。使材料成型。


压缩强度—抗破碎或屈曲力;试样承受的最大压缩承载力除以其原始横截面积。


延伸率—在张力下长度部分的增加,其表示为原始长度和断裂瞬间长度的差对应原始长度的百分比。


颜料分离—胶衣表面的杂色(各种颜色)外观。


颜料—用于展示颜色的成分,就像在胶衣内一样。


阳模—通常为多种材料手工制品原模型的常见术语。阳模通常不耐用于并适用于仅生产一个(或少量)模具。有时和“模型”交换使用。


阳性的—先前用于描述凸形表面或外部边缘或特点的陈旧术语。


杨氏模量—在应力低于材料线性限制时,正常应力与对应拉伸或压缩应变的比例。


一次性生产—制作单个部件的生产过程。


抑制剂—用于减慢或阻止化学反应的物质;减慢或延迟固化周期的化学添加剂。


易碎的—用于描述当材料干时,用手挤压即将损坏,粉碎或导致成为粉末的术语。


溢胶—过多液体树脂流到表面上,主要在缠丝过程中或来自RTM模具管道时出现。


溢流—从喷枪而出的高输送速率;在着色体系中,表面和膜整体之间颜色的不同。


阴性的—以前用于描述凹形表面或内部边缘或特点的陈旧术语。


引发剂—添加到树脂和胶衣中以促进其凝胶或固化的物质。也参考催化剂。


印痕穿透—转移到胶衣膜上的纤维纱线印迹。


印窝—胶衣表面的小凹坑,通常是由胶衣或铺层内的异物,气孔或催化剂微滴所引起的。


应变—应力产生的变形。


应力—单位面积上内部抗尺寸或形状变化的力。


应力腐蚀—在腐蚀环境下有应力区域易于受腐蚀的现


压缩模具—打开模具导入材料通过加热和封闭压力来象,而在此环境下无应力不会造成腐蚀。


应力裂纹—由拉伸应力导致复合材料外部或内部破裂;破裂可以是内部,外部或混合性破裂。


鱼眼—它是通常由污染(如:硅胶,油,粉尘,水),新上石蜡的模具或低胶衣粘度所引起的胶衣膜内的圆形分离。


预成型—通过空气,水流或真空而使短切纤维分布在穿孔筛子表面上形成部件需求的大致轮廓和厚度的预先成型的纤维增强材料。也是压缩的预先混合的材料压塑预成型体。


预成型毡—在模具内使用的类似模具形状的纤维增强毛毡。避免在成型中角落部位的重叠。


预混料—用于成型的树脂,颜料,填充剂和催化剂的混合物。


预浸布—能贮存可稍后使用的平坦树脂-预浸布,毡和丝。树脂经常部分固化而呈现无粘性的状态称作“B阶段”。可以添加添加剂以得到特定最终-使用特性并改进生产,贮存和操作特性。


预热—在成型或浇铸前加热化合物以便利于操作,减少成型周期或排出挥发物。


原地—在初始位置上。在纤维缠绕中,用于表示在缠绕后保持位置的芯轴,与在缠绕后被移去的芯轴相反。


原模—完全体现部件设计的常见术语。包含任一部件表面的所有几何结构。(也参考“基模”和“阳模”。)


原模—用于耐用,坚固,完全体现部件设计的常见术语。用于生产多种生产模具的复制品。


原始设备制造商(OEM)—设计,制造并命名产品的公司


原型—制作用于建立新产品设计,材料和制作参数而非商用的测试部件的工艺。可能需要多次反复(重复)以达到最终/商用部件设计。


原子—元素中最小的单位;可以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结合形成化合物。


— Z —


Z轴—复合材料铺层中垂直于铺层平面的参考轴。


杂化复合材料—两种或多种增强纤维的复合材料。也指使用超过一种类型化学物质(如:XYCON 聚酯/聚亚胺酯杂化材料)聚合物的复合材料。


杂化树脂—两种或多种化学物质混合的树脂。


增量剂—用于稀释或增加较高成本树脂而不会过多降低特性的低成本材料


增强材料—能加入塑料中并成型从而改进强度,硬度和抗冲击的坚固,相对惰性的材料。通常是玻纤,碳纤,硼纤,人造聚合物,陶瓷,织物,剑麻,棉等编织或无纺材料。


增强模压材料—以即可使用材料形式的增强材料,与预先混合物(如:“BMC”或“Gunk”)不同。


增强绳—由粗纱制作而成的松捻绳,设计用于需要边缘增强材料和高强肋梁的成型部位。


毡—含有涂有用于维持形状黏合剂的短切纱(短切毡增强)或屈曲纱(连续毡增强)的纤维增强材料;具有各种幅宽,重量,厚度和长度的毛毡。


毡—通过机械或化学作用,压力或热量,由交织纤维制作而成的纤维材料。毡可以由棉纤维,玻纤或其他纤维制作而成。


针孔—胶衣膜上的小气泡,足够少以致能数过来。其尺寸通常比气孔大。


真空袋成型—对覆盖在部件上的弹性膜施加真空的成型工艺,这种工艺可以尽量减少排放物气孔并尽量增加增强材料含量,排出铺层中受困空气和过多树脂。也称作“真空灌注”。可以在树脂进入后抽吸真空。


真空辅助树脂转移成型(VATRM)—用真空把树脂输送到一面模具上的灌注工艺;然后把坚固的或弹性的盖子盖在顶部以形成真空密封盖。


整体加热体系—加热元件附于模具内形成模具的一部分,通常不需要烘箱或热压罐作为热源。


支撑材料—用于加强或加固模具表面的不可或缺的结构性要素。


织物,编织—交织纱线,纤维或丝的结构性材料。


织物,无纺—纤维或纱线(无交织,如:缝边无纺阔绸)形成的材料。


织物编织—交织纱线形成的织物图案。在平纹织物编织中,经纱和纬纱交替以使织物两面呈现一致性。在缎纹织物编织中,经纱穿织在几根纬纱上再穿织于一根纬纱下而形成缎纹外观图案(如:八经缎纹的经纱在七根纬纱上而在第八根纬纱下)。


织物—任意类型的由编织,针织,打结,缝边或粘合到一起的纤维片状材料。


制造—制作复合材料部件或模具的生产过程。


质量—特定物体内含有的物质质量。就聚酯而言,质量按重量和/或体积测量。


皱纹—铺层表面缺陷,表现于外部铺层上的折痕;可出现在真空成型中真空袋摆放不恰当时。


主要铺层—“主体”或“第二”铺层;在表面涂层固化后应用的铺层。通常比表面涂层厚。


注射成型—通过强迫注射聚合物进入模具内而使塑料形成所需形状的方法。


注射量—注射成型机器上的一次完整周期。注射重量根据注射或转移成型中输送到完全填充模具的化合物来测量。


装饰稳定性—物质或部件保持表面光滑性,颜色,光泽或其他外观特性的能力。


自动模具—无需人力反复注射周期的模具(用于注射或压缩成型)。


自燃温度—在无火花或火焰的条件下,需要引发或导致自我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


自由基—能引发化学反应(如:聚酯树脂的聚合反应)的高度活性分子碎片。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