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9年度绩效评价报告》。
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托,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作为第三方机构承担了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绩效评价工作。
本年度绩效评价对象为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报告显示,本年度共受理来自全国2365家单位的25.05万份申请,批准资助各类项目44931项,项目批准总经费为330.16亿元。
报告指出的问题主要有: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9年度绩效评价报告》。
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托,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作为第三方机构承担了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绩效评价工作。
本年度绩效评价对象为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报告显示,本年度共受理来自全国2365家单位的25.05万份申请,批准资助各类项目44931项,项目批准总经费为330.16亿元。
报告指出的问题主要有:
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和地区基金项目的资助经费占科学基金批准资助总经费的比重明显下降;
地区基金项目资助的区域标准不够明确,受资助区域之间的不平衡现象进一步加剧;
重大项目缺乏需求方参与选题与指南编制的有效机制,促进学科交叉作用发挥不够,课题之间实质性协同合作较少,有些项目存在成果堆砌现象,缺乏项目成果与后续应用研究接续的机制;
部分冷门学科、边缘学科的科研人员获得杰青项目难度较大,仍然存在杰青项目“异化”现象,结题评价标准不明确。
报告提出的建议有:
增加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数量,让更多处于科研生涯起步阶段的年轻科研人员获得及时资助;
优化重大项目指南形成机制,切实引导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改革结题审查,开展项目绩效评价;
进一步扩大杰青项目的资助数量;
加强对杰青项目学科布局的宏观调控,对冷门、薄弱以及有“萎缩”倾向但对科学长远发展非常重要的学科和方向加强引导;
严格结题审查,对于获得杰青项目但没能潜心科研的负责人,应给予追责,并记入个人诚信档案;
持续改进科学基金评审机制,提高评审质量和效率。
以下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9年度绩效评价报告主要内容摘录:
项目概况
(一)基本情况
2019年科学基金财政预算311.42亿元,比上年增加30.92亿元;科学基金历年财政拨款情况见图1.1。
本年度共受理来自全国2365家单位的25.05万份申请,批准资助各类项目44931项,项目批准总经费为330.16亿元,其中:资助项目直接费用280.80亿元,核定1454个依托单位间接费用49.36亿元。
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一)综合评价情况
国家科技评估中心遵循独立、科学、规范的原则,对资助数据、依托单位调研、项目抽样评价、满意度调查等各类绩效信息进行了整理分析。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9年度绩效报告》为基础,邀请10位专家以通讯评议方式,对五类项目2019年度的实施绩效进行了评价。
每位专家分别独立填写了《2019度面上、青年、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评价表》、《2019年度重大项目评价表》和《201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价表》,对每项指标进行打分并提出个人意见。国家科技评估中心根据各指标的评分方法,计算了各项指标得分,结果见表3.1。专家评价情况详见附件2。
在各类绩效信息分析和专家组打分评价的基础上,经综合评价形成评价结论。
(二)评价结论
1.项目总体实现了年度绩效目标。
自然科学基金委坚持科学基金资助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支持人才和团队建设,增强源头创新能力的功能定位,2019年新批准资助面上项目18995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7966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960项,重大项目45项,杰青项目296项,完成了年度资助计划。
五类项目按期结题率保持在95%以上,各项产出与效果指标总体完成。2019年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出中央财政预算304.49亿元,预算执行率达到99.01%,项目资金按计划及时拨付至项目承担单位。
2.项目决策与过程管理程序规范。
自然科学基金委按期完成了发布年度项目指南、接收申请并组织项目评审、对项目实施进行过程管理和结题等工作,符合项目管理规定。持续优化项目评审机制,通过计算机辅助指派系统指派专家、会议评审专家互评、专家承诺等方式,从制度和技术上保障评审的公正性,积极推进负责任的评审,不断提高评审质量。通过年度报告和结题报告、中期检查、项目抽查等方式对不同类型的项目实施分类管理,操作规范。
3.科学基金管理改革取得新突破。
自然科学基金委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研管理改革的要求,继续深入推进以“明确资助导向、完善评审机制、优化学科布局”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与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项目和资金管理的通知》文件,提出13条改革措施,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经费开始实行“包干制”,启动原创计划探索项目,采取随时申报,专家推荐和指南引导两种方式,对引导原始创新有重要导向作用。
4.项目成果产出丰富,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取得了良好效果和影响。
2019年度新批准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实现了对学科的广泛覆盖。在多年持续支持的基础上,面上项目继续涌现出一批高水平基础研究成果;青年基金项目有效支持了各学科领域的青年科研人员;地区基金项目在具有地方特色、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领域取得明显效果;重大项目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集中支持,对提升基础研究源头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019年结题的22个重大项目实施情况总体良好,取得了多项有重要价值的科研成果。杰青项目为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提供了充分且宽松的科研经费条件,有效促进了优秀学术带头人成长,198个结题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项目申请人和评审专家对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服务继续保持很高的满意度。
5.需要关注和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是:2019年度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和地区基金项目等自由选题类量大面广项目的资助经费占科学基金总经费的比重明显下降;地区基金项目资助区域的标准不明确;重大项目缺乏需求方参与选题与指南编制的有效机制,促进学科交叉作用发挥不够,课题之间实质性协同合作较少,有些项目存在成果堆砌现象,缺乏项目成果与后续应用研究接续的机制;杰青项目的学科布局引导不足,结题评价标准不明确。
6.建议进一步研究新形势下科学基金的资助策略,对于自由选题类项目和目标导向类项目之间的布局,探索加强对自由选题类项目进行需求引导的方式;优化地区基金项目的资助策略;优化重大项目指南形成机制,切实引导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改革结题审查,开展项目绩效评价;进一步扩大杰青项目的资助数量和加强对杰青项目学科布局的宏观调控。
同时,建议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和智库建设持续推进负责任的评审机制和智能评审;积极构建适合不同类型项目的绩效管理机制;增强依托单位主体责任,明确责任清单。
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经验及做法
根据自然科学基金委2019年绩效报告,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年度资助、管理与改革过程中,委内各局室在完成年度工作计划同时,较为重视广泛调研和试点研究,注意听取科研界声音,各项改革举措基础较为扎实,对不断完善科学基金管理工作提供了经验总结。
第一,始终坚持战略定位。
坚持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定位,稳定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支撑各学科领域均衡协调发展,保障多样化、高质量的知识储备和人才供给;加大对应用基础研究的统筹部署,积极布局面向生产实践的重大科学问题研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知识和原理支撑。
第二,持续深化推进改革。
进一步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密切与科技界的沟通,将改革共识最大化、举措最优化、效率最高化,服务基础研究发展。制定印发了科学基金深化改革2.0升级版的初步方案和实施纲要,明确了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
本年度选择重点项目与部分学科面上项目开展与四类科学问题属性的分类申请与评审工作,及时总结了分类申请与评审工作的试点经验,并于2020年度将试点范围推广至全部重点项目与面上项目;推进了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评审机制的调研工作,制定了初步工作规则;探索了学科交叉融合机制,并构建了新时期联合基金资助体系,设立了NSFC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NSFC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推进资助成果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通过简化申请管理要求,进一步为科研人员减负、释放科研人员活力。
2019年杰青项目和创新群体项目不再需要提供学术委员会或专家组推荐意见,在站博士后申请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和地区项目不再需要提供单位承诺函;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不再需要列出参与者,更加突出对青年申请人独立主持科研项目、进行创新研究的能力;对申请书中代表性论著及其他代表性成果数目上限进行了调整,分别减少至5篇和10项,使评审专家更加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和贡献。
第三,重视科学决策与民主开放。
科学基金自成立以来,一直强调尊重科学家主体地位、推进科学民主管理的重要性。
一是利用新媒体技术建设多种开放服务网络平台,在官网和公众号基础上,运行了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共享服务网、基础研究知识库等网络平台,对科学基金的项目管理、项目成果、数据统计等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获取;
二是专门设置科学传播中心与信息公开窗口,编制年度信息公开指南,向社会主动公开或依申请公开相关信息;三是定期举办“双清论坛”等学术性研讨会议(2019年举办28期),通过与科学界的双向交流,共同探讨学科前沿,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四是面向全社会开展需求建议征集,广泛听取和深入了解部门、行业、地方、产业界的意见和需求,根据所征集的内容认真研究需求建议、凝练科学问题,作为制定重大类型项目指南的参考依据。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和地区基金项目的资助经费占科学基金批准资助总经费的比重明显下降。
自由选题类量大面广的项目在学基金资助布局中一直是主体项目类型。2019年,科学基金批准资助总经费330亿元,比上年增长23.14亿元,增长7.7%,但面上项目的批准资助经费低于去年,青年基金项目和地区基金项目的经费增长均不到1%;面上项目占科学基金项目批准总经费占比不到40%,三类项目合计占比不到60%,资助率分别降低到18.98%、17.90%、14.88%,为近10年最低。这一现象值得关注。
2.地区基金项目资助的区域标准不够明确,受资助区域之间的不平衡现象进一步加剧。
地区基金项目资助的区域范围包括部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革命老区等,目前涵盖了11个省区和分布在5个省区的8个市州,范围较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部分地区已不再适合作为倾斜资助的对象,同时新出现的陷入经济困境的地区迫切希望被纳入地区基金资助范围,目前地区基金并未明确申请区域标准,标准缺失可能会带来公正性受质疑风险。
同时,在地区基金资助的区域范围内,经济和科技实力相对较好的省份人均获得地区基金项目经费远高于相对落后的省份,不平衡现象不断加剧。例如,调研了解到,内蒙古自治区是最早可以申请地区基金项目的地区之一,但随着各地的发展,面临地区基金项目资助体量逐步萎缩的趋势。
3.重大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多数重大项目都有明确的应用需求背景,但在科学问题凝练和指南编制中,应用需求方的参与度低缺少需求方参与的有效机制,不利于重大项目对标国家发展、产业部门和企业真实需求并把握关键科学问题。
二是在促进学科交叉方面的作用不够。对重大项目的学科数量关联情况、负责人专业学科相关性及部分项目结题报告分析发现,涉及多个学科交叉的重大项目较少、项目内设课题负责人专业相似性较高。
三是部分项目内设课题之间实质合作少。许多项目的课题之间主要开展了一般性的学术交流,实质性协同研究少。
四是对22个当年完成结题的重大项目结题报告分析发现,部分项目存在成果堆砌现象,项目和课题的结题报告中列出了许多与项目研究内容无关的成果。
五是缺乏应用研究接续。对结题报告的分析和对项目人员座谈了解到,多数重大项目都有后续应用研究和转化的前景,研究成果可为后续应用研究提供基础和指导,但许多项目在完成基础研究之后,缺乏在已有成果基础上接续开展应用研究的机制,造成基础研究成果的后续转化应用不足。
4.杰青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杰青项目宏观调控不足,需要从学科布局角度强化引导。部分冷门学科、边缘学科的科研人员获得杰青项目难度较大。
二是仍然存在杰青项目“异化”现象。杰青不是荣誉称号,而是一类项目资助,这一理念还没有真正树立,存在有的学者在获得杰青项目资助后缺乏能够安心科研的环境,或转向从事行政工作等情况,难以实现“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的目标。
三是杰青项目结题评价标准不明确。杰青管理办法中只规定了从五个方面内容进行结题审查,但并未明确杰青项目实施后应达到的标准,宽松的结题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结题审查应有的评价督促作用,使有的获得者在项目执行期间即使未深入从事科研也能通过结题审核。
有关建议
1.进一步研究新形势下科学基金的项目布局。
从创新驱动发展对基础研究的需求和科学基金的战略定位出发,对自由选题类项目和目标导向类项目进行合理布局。积极构建将自由选题与需求导向相统一的机制,探索加强对促进自由选题类项目与进行需求引导的方式。增加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数量,让更多处于科研生涯起步阶段的年轻科研人员获得及时资助。
2.优化地区基金项目的资助策略。
一是进一步明确地区基金项目的功能定位和资助区域标准,动态调整受资助区域范围,更有效地发挥对落后地区基础研究发展的倾斜支持作用。二是继续完善符合地区基金目标定位的评审评价标准和要求,突出地区基金服务地方创新发展的功能。
3.对重大项目实施的建议。
一是完善重大项目指南形成机制。在项目指南编制过程中,建立需求方、资助方和研究者三方能够达成共识的选题机制;完善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结构组成,提高企业专家在咨委会专家组中的占比。
二是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的引导促进。在项目申请中对涉及学科研究内容和学术队伍需具备条件提出要求,通过资源牵引促进实质性的学科交叉。
三是以重大项目为突破口,探索构建成果应用贯通机制。强化项目成果的转化应用评价,对前瞻性强、应用前景好的项目开展连续资助,或为相关部门的协同创新与转化工作提供依据,推动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成果能够及时得到后续开发和转化应用。
四是改革重大项目的结题机制,开展绩效评价。国发25号文已明确要求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合并财务验收和技术验收,开展一次性综合绩效评价。建议重大项目结题按这一规定执行,且要打破同行专家会议结题审查的机制,由第三方机构组织对重大项目的绩效评价。
4.对杰青项目实施的建议。
一是扩大杰青项目资助数量。2019年是杰青项目设立25周年,从资助之初的每年资助50人,到2019年的296人,25年来获得杰青项目资助的青年学者仅4284人,这一规模与满足国家对领军人才需求之间还存在差距。杰青项目长周期高强度的资助方式符合优秀科研人才的成长规律,应从创新型国家发展的实际出发,合理设定杰青项目的资助规模。
二是加强对杰青项目学科布局的宏观调控。应对冷门、薄弱以及有“萎缩”倾向但对科学长远发展非常重要的学科和方向加强引导。
三是明确杰青项目的结题标准。从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的目标出发,严格结题审查,对于获得杰青项目但没能潜心科研的负责人,应给予追责,并记入个人诚信档案。
5.其他建议。
一是加强自然科学基金委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探索专业化科研管理人才培养机制。二是加强智库建设。成立专门研究机构,建立稳定的研究队伍,为我国基础研究战略政策和科学基金的决策管理提供智库支撑。
三是持续改进科学基金评审机制,提高评审质量和效率。通过开展自查与RCC机制的申请人反评价试点工作,加强对评审意见的质量控制。
四是分类实施项目绩效管理。不同项目类型应根据特点采用与项目自身定位和目标相匹配的绩效管理措施。同类科学基金项目应统一项目中期检查和结题要求的评价标准。
五是增强依托单位主体责任,明确依托单位管理责任清单。如细化完善对依托单位开展项目申请组织与过程管理要求,将申请书形式审查和预评审等申请组织工作,以及项目结题评价等项目管理工作交给依托单位开展。
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和地区基金项目的资助经费占科学基金批准资助总经费的比重明显下降;
地区基金项目资助的区域标准不够明确,受资助区域之间的不平衡现象进一步加剧;
重大项目缺乏需求方参与选题与指南编制的有效机制,促进学科交叉作用发挥不够,课题之间实质性协同合作较少,有些项目存在成果堆砌现象,缺乏项目成果与后续应用研究接续的机制;
部分冷门学科、边缘学科的科研人员获得杰青项目难度较大,仍然存在杰青项目“异化”现象,结题评价标准不明确。
报告提出的建议有:
增加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数量,让更多处于科研生涯起步阶段的年轻科研人员获得及时资助;
优化重大项目指南形成机制,切实引导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改革结题审查,开展项目绩效评价;
进一步扩大杰青项目的资助数量;
加强对杰青项目学科布局的宏观调控,对冷门、薄弱以及有“萎缩”倾向但对科学长远发展非常重要的学科和方向加强引导;
严格结题审查,对于获得杰青项目但没能潜心科研的负责人,应给予追责,并记入个人诚信档案;
持续改进科学基金评审机制,提高评审质量和效率。
以下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9年度绩效评价报告主要内容摘录:
项目概况
(一)基本情况
2019年科学基金财政预算311.42亿元,比上年增加30.92亿元;科学基金历年财政拨款情况见图1.1。
本年度共受理来自全国2365家单位的25.05万份申请,批准资助各类项目44931项,项目批准总经费为330.16亿元,其中:资助项目直接费用280.80亿元,核定1454个依托单位间接费用49.36亿元。
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一)综合评价情况
国家科技评估中心遵循独立、科学、规范的原则,对资助数据、依托单位调研、项目抽样评价、满意度调查等各类绩效信息进行了整理分析。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9年度绩效报告》为基础,邀请10位专家以通讯评议方式,对五类项目2019年度的实施绩效进行了评价。
每位专家分别独立填写了《2019度面上、青年、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评价表》、《2019年度重大项目评价表》和《201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价表》,对每项指标进行打分并提出个人意见。国家科技评估中心根据各指标的评分方法,计算了各项指标得分,结果见表3.1。专家评价情况详见附件2。
在各类绩效信息分析和专家组打分评价的基础上,经综合评价形成评价结论。
(二)评价结论
1.项目总体实现了年度绩效目标。
自然科学基金委坚持科学基金资助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支持人才和团队建设,增强源头创新能力的功能定位,2019年新批准资助面上项目18995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7966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960项,重大项目45项,杰青项目296项,完成了年度资助计划。
五类项目按期结题率保持在95%以上,各项产出与效果指标总体完成。2019年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出中央财政预算304.49亿元,预算执行率达到99.01%,项目资金按计划及时拨付至项目承担单位。
2.项目决策与过程管理程序规范。
自然科学基金委按期完成了发布年度项目指南、接收申请并组织项目评审、对项目实施进行过程管理和结题等工作,符合项目管理规定。持续优化项目评审机制,通过计算机辅助指派系统指派专家、会议评审专家互评、专家承诺等方式,从制度和技术上保障评审的公正性,积极推进负责任的评审,不断提高评审质量。通过年度报告和结题报告、中期检查、项目抽查等方式对不同类型的项目实施分类管理,操作规范。
3.科学基金管理改革取得新突破。
自然科学基金委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研管理改革的要求,继续深入推进以“明确资助导向、完善评审机制、优化学科布局”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与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项目和资金管理的通知》文件,提出13条改革措施,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经费开始实行“包干制”,启动原创计划探索项目,采取随时申报,专家推荐和指南引导两种方式,对引导原始创新有重要导向作用。
4.项目成果产出丰富,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取得了良好效果和影响。
2019年度新批准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实现了对学科的广泛覆盖。在多年持续支持的基础上,面上项目继续涌现出一批高水平基础研究成果;青年基金项目有效支持了各学科领域的青年科研人员;地区基金项目在具有地方特色、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领域取得明显效果;重大项目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集中支持,对提升基础研究源头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019年结题的22个重大项目实施情况总体良好,取得了多项有重要价值的科研成果。杰青项目为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提供了充分且宽松的科研经费条件,有效促进了优秀学术带头人成长,198个结题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项目申请人和评审专家对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服务继续保持很高的满意度。
5.需要关注和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是:2019年度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和地区基金项目等自由选题类量大面广项目的资助经费占科学基金总经费的比重明显下降;地区基金项目资助区域的标准不明确;重大项目缺乏需求方参与选题与指南编制的有效机制,促进学科交叉作用发挥不够,课题之间实质性协同合作较少,有些项目存在成果堆砌现象,缺乏项目成果与后续应用研究接续的机制;杰青项目的学科布局引导不足,结题评价标准不明确。
6.建议进一步研究新形势下科学基金的资助策略,对于自由选题类项目和目标导向类项目之间的布局,探索加强对自由选题类项目进行需求引导的方式;优化地区基金项目的资助策略;优化重大项目指南形成机制,切实引导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改革结题审查,开展项目绩效评价;进一步扩大杰青项目的资助数量和加强对杰青项目学科布局的宏观调控。
同时,建议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和智库建设持续推进负责任的评审机制和智能评审;积极构建适合不同类型项目的绩效管理机制;增强依托单位主体责任,明确责任清单。
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经验及做法
根据自然科学基金委2019年绩效报告,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年度资助、管理与改革过程中,委内各局室在完成年度工作计划同时,较为重视广泛调研和试点研究,注意听取科研界声音,各项改革举措基础较为扎实,对不断完善科学基金管理工作提供了经验总结。
第一,始终坚持战略定位。
坚持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定位,稳定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支撑各学科领域均衡协调发展,保障多样化、高质量的知识储备和人才供给;加大对应用基础研究的统筹部署,积极布局面向生产实践的重大科学问题研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知识和原理支撑。
第二,持续深化推进改革。
进一步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密切与科技界的沟通,将改革共识最大化、举措最优化、效率最高化,服务基础研究发展。制定印发了科学基金深化改革2.0升级版的初步方案和实施纲要,明确了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
本年度选择重点项目与部分学科面上项目开展与四类科学问题属性的分类申请与评审工作,及时总结了分类申请与评审工作的试点经验,并于2020年度将试点范围推广至全部重点项目与面上项目;推进了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评审机制的调研工作,制定了初步工作规则;探索了学科交叉融合机制,并构建了新时期联合基金资助体系,设立了NSFC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NSFC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推进资助成果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通过简化申请管理要求,进一步为科研人员减负、释放科研人员活力。
2019年杰青项目和创新群体项目不再需要提供学术委员会或专家组推荐意见,在站博士后申请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和地区项目不再需要提供单位承诺函;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不再需要列出参与者,更加突出对青年申请人独立主持科研项目、进行创新研究的能力;对申请书中代表性论著及其他代表性成果数目上限进行了调整,分别减少至5篇和10项,使评审专家更加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和贡献。
第三,重视科学决策与民主开放。
科学基金自成立以来,一直强调尊重科学家主体地位、推进科学民主管理的重要性。
一是利用新媒体技术建设多种开放服务网络平台,在官网和公众号基础上,运行了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共享服务网、基础研究知识库等网络平台,对科学基金的项目管理、项目成果、数据统计等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获取;
二是专门设置科学传播中心与信息公开窗口,编制年度信息公开指南,向社会主动公开或依申请公开相关信息;三是定期举办“双清论坛”等学术性研讨会议(2019年举办28期),通过与科学界的双向交流,共同探讨学科前沿,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四是面向全社会开展需求建议征集,广泛听取和深入了解部门、行业、地方、产业界的意见和需求,根据所征集的内容认真研究需求建议、凝练科学问题,作为制定重大类型项目指南的参考依据。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和地区基金项目的资助经费占科学基金批准资助总经费的比重明显下降。
自由选题类量大面广的项目在学基金资助布局中一直是主体项目类型。2019年,科学基金批准资助总经费330亿元,比上年增长23.14亿元,增长7.7%,但面上项目的批准资助经费低于去年,青年基金项目和地区基金项目的经费增长均不到1%;面上项目占科学基金项目批准总经费占比不到40%,三类项目合计占比不到60%,资助率分别降低到18.98%、17.90%、14.88%,为近10年最低。这一现象值得关注。
2.地区基金项目资助的区域标准不够明确,受资助区域之间的不平衡现象进一步加剧。
地区基金项目资助的区域范围包括部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革命老区等,目前涵盖了11个省区和分布在5个省区的8个市州,范围较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部分地区已不再适合作为倾斜资助的对象,同时新出现的陷入经济困境的地区迫切希望被纳入地区基金资助范围,目前地区基金并未明确申请区域标准,标准缺失可能会带来公正性受质疑风险。
同时,在地区基金资助的区域范围内,经济和科技实力相对较好的省份人均获得地区基金项目经费远高于相对落后的省份,不平衡现象不断加剧。例如,调研了解到,内蒙古自治区是最早可以申请地区基金项目的地区之一,但随着各地的发展,面临地区基金项目资助体量逐步萎缩的趋势。
3.重大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多数重大项目都有明确的应用需求背景,但在科学问题凝练和指南编制中,应用需求方的参与度低缺少需求方参与的有效机制,不利于重大项目对标国家发展、产业部门和企业真实需求并把握关键科学问题。
二是在促进学科交叉方面的作用不够。对重大项目的学科数量关联情况、负责人专业学科相关性及部分项目结题报告分析发现,涉及多个学科交叉的重大项目较少、项目内设课题负责人专业相似性较高。
三是部分项目内设课题之间实质合作少。许多项目的课题之间主要开展了一般性的学术交流,实质性协同研究少。
四是对22个当年完成结题的重大项目结题报告分析发现,部分项目存在成果堆砌现象,项目和课题的结题报告中列出了许多与项目研究内容无关的成果。
五是缺乏应用研究接续。对结题报告的分析和对项目人员座谈了解到,多数重大项目都有后续应用研究和转化的前景,研究成果可为后续应用研究提供基础和指导,但许多项目在完成基础研究之后,缺乏在已有成果基础上接续开展应用研究的机制,造成基础研究成果的后续转化应用不足。
4.杰青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杰青项目宏观调控不足,需要从学科布局角度强化引导。部分冷门学科、边缘学科的科研人员获得杰青项目难度较大。
二是仍然存在杰青项目“异化”现象。杰青不是荣誉称号,而是一类项目资助,这一理念还没有真正树立,存在有的学者在获得杰青项目资助后缺乏能够安心科研的环境,或转向从事行政工作等情况,难以实现“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的目标。
三是杰青项目结题评价标准不明确。杰青管理办法中只规定了从五个方面内容进行结题审查,但并未明确杰青项目实施后应达到的标准,宽松的结题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结题审查应有的评价督促作用,使有的获得者在项目执行期间即使未深入从事科研也能通过结题审核。
有关建议
1.进一步研究新形势下科学基金的项目布局。
从创新驱动发展对基础研究的需求和科学基金的战略定位出发,对自由选题类项目和目标导向类项目进行合理布局。积极构建将自由选题与需求导向相统一的机制,探索加强对促进自由选题类项目与进行需求引导的方式。增加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数量,让更多处于科研生涯起步阶段的年轻科研人员获得及时资助。
2.优化地区基金项目的资助策略。
一是进一步明确地区基金项目的功能定位和资助区域标准,动态调整受资助区域范围,更有效地发挥对落后地区基础研究发展的倾斜支持作用。二是继续完善符合地区基金目标定位的评审评价标准和要求,突出地区基金服务地方创新发展的功能。
3.对重大项目实施的建议。
一是完善重大项目指南形成机制。在项目指南编制过程中,建立需求方、资助方和研究者三方能够达成共识的选题机制;完善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结构组成,提高企业专家在咨委会专家组中的占比。
二是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的引导促进。在项目申请中对涉及学科研究内容和学术队伍需具备条件提出要求,通过资源牵引促进实质性的学科交叉。
三是以重大项目为突破口,探索构建成果应用贯通机制。强化项目成果的转化应用评价,对前瞻性强、应用前景好的项目开展连续资助,或为相关部门的协同创新与转化工作提供依据,推动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成果能够及时得到后续开发和转化应用。
四是改革重大项目的结题机制,开展绩效评价。国发25号文已明确要求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合并财务验收和技术验收,开展一次性综合绩效评价。建议重大项目结题按这一规定执行,且要打破同行专家会议结题审查的机制,由第三方机构组织对重大项目的绩效评价。
4.对杰青项目实施的建议。
一是扩大杰青项目资助数量。2019年是杰青项目设立25周年,从资助之初的每年资助50人,到2019年的296人,25年来获得杰青项目资助的青年学者仅4284人,这一规模与满足国家对领军人才需求之间还存在差距。杰青项目长周期高强度的资助方式符合优秀科研人才的成长规律,应从创新型国家发展的实际出发,合理设定杰青项目的资助规模。
二是加强对杰青项目学科布局的宏观调控。应对冷门、薄弱以及有“萎缩”倾向但对科学长远发展非常重要的学科和方向加强引导。
三是明确杰青项目的结题标准。从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的目标出发,严格结题审查,对于获得杰青项目但没能潜心科研的负责人,应给予追责,并记入个人诚信档案。
5.其他建议。
一是加强自然科学基金委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探索专业化科研管理人才培养机制。二是加强智库建设。成立专门研究机构,建立稳定的研究队伍,为我国基础研究战略政策和科学基金的决策管理提供智库支撑。
三是持续改进科学基金评审机制,提高评审质量和效率。通过开展自查与RCC机制的申请人反评价试点工作,加强对评审意见的质量控制。
四是分类实施项目绩效管理。不同项目类型应根据特点采用与项目自身定位和目标相匹配的绩效管理措施。同类科学基金项目应统一项目中期检查和结题要求的评价标准。
五是增强依托单位主体责任,明确依托单位管理责任清单。如细化完善对依托单位开展项目申请组织与过程管理要求,将申请书形式审查和预评审等申请组织工作,以及项目结题评价等项目管理工作交给依托单位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