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Xinxing Ductile Iron Pipes Co.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分中心-智慧铸管-耐蚀钢铁材料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Data Center
Intelligent Ductile Iron Pipe-Corrosion Resistant Steels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管理后台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常见元素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2015-11-23 17:14:00 作者:本网编辑来源:

  1. 碳

 

  (1)含碳量的增加,使得碳素钢的强度和硬度增加,而塑性、韧性和焊接性能下降。

 

  (2)一般情况下,当含碳量大于0.25%时,碳钢可焊性开始变差,故压力管道中一般采用含碳量小于0.25%的碳钢。含碳量的增加,其球化和石墨化的倾向增加。

 

  (3)作为高温下耐热用的高合金钢,含碳量应大于或等于0.04%,但此时奥氏体不锈钢的抗晶间腐蚀性能下降。

 

  2.硅

 

  (1)硅固溶于铁素体和奥氏体中可起到提高它们的硬度和强度的作用。

 

  (2)含硅量若超过3%时,将显著地降低钢的塑性、韧性、延展性和可焊性,并易导致冷脆,中、高碳钢回火时易产生石墨化。

 

  (3)各种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约2%的硅,可以增强它们的高温不起皮性。在铬、铬铝、铬镍、铬钨等钢中加入硅,都将提高它们的高温杭氧化性能。但含硅量太高时,材料的表面脱碳倾向增加。

 

  (4)低含硅量对钢的耐腐蚀性能影响小大,只有当含硅量达到一定值时,它对钢的耐腐性能才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含硅量为l5%~20%的的硅铸铁是很好的耐酸材料,对不同温度和浓度的硫酸、硝酸都很稳定,但在盐酸和王水的作用下稳定性很小,在氢氟酸中则不稳定。高硅铸铁之所以耐腐蚀,是由于当开始腐蚀时,在其表面形成致密的SiO2薄层,阻碍了酸的进一步向内侵蚀。
 



 

  3.硫、氧在碳素钢中的作用

 

  硫和氧作为杂质元素常以非金属化合物(如FeS、FeO)形式存在于碳素钢中,形成非金属杂质,从而导致材料性能劣化,尤其是硫的存在引起材料的热脆。六和磷是钢中要控制的元素,并以其含量的多少来评定碳素钢的优劣。

 

  (由于FeS可与铁形成共晶,并沿晶界分布),Fe-FeS共晶物的熔点为985℃,当在1000~1200℃温度下,对材料进行压力加工时,由于它已经熔化而导致晶粒开裂,使材料呈现脆性。这种现象称为热脆。)

 

  4.磷、砷、锑在碳素钢中的作用

 

  (1)磷、砷、锑作为杂质元素,它们对提高碳素钢的抗拉强度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时又都增加钢的脆性,尤其是低温脆性。(由于磷以固溶形式存在于铁素体中,影响铁素体的晶格变形,使碳素钢在常温下呈现脆性。

 

  这种现象称为冷脆)。磷和砷有都是造成碳素钢严重偏析的有害元素。磷对钢的焊接性不利,它能增加焊裂的敏感性。

 

  (2)由于低合金钢熔点较高,磷、砷、锑等杂质元素容易在高温下迁移聚集,从而导致低合金钢的高温回火脆性。(合金钢在进行高温回火热处理或长期在高温下工作时,其中的杂质元素磷、砷、锑等容易在高温下迁移聚集。

 

  由于这些元素的熔点一般比合金元素低,它将“割裂”材料基体而导致合金钢在高温下呈现脆性。因为合金钢的这种脆性发生在红热的温度下,故称为红脆。)一般情况下,低合金钢均采用较高级的冶炼方法(如电炉冶炼),故其硫、磷元素含量较低。

 

  5.钨在碳素钢中的作用

 

  (1)钢中含钨量高时有二次硬化作用,有红硬性,以及增加耐磨性。钨对钢的淬透性、回火稳定性、力学性能的影响均与钼相似,但以质量计,其作用效果不如钼显著。钨提高钢在高温下的蠕变抗力与热强性,当与钼复合使用时。效果更佳。

 

  (2)钨能提高钢的抗氢作用的稳定性。钨通常加入低碳和中碳高级优质合金结构钢中,钨能阻止热处理时晶粒的长大和粗化,降低具回火脆化倾向,并显著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