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Xinxing Ductile Iron Pipes Co.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分中心-智慧铸管-耐蚀钢铁材料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Data Center
Intelligent Ductile Iron Pipe-Corrosion Resistant Steels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管理后台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神州七号飞船中使用了哪些新材料?
2016-04-21 14:50:06 作者:本网整理 来源:网络

  神七的成功发射离不开一系列新材料的应用,如高性能纤维,特制涤纶材料,特种钢,太阳能电池中的单晶硅等。


  一、神舟七号飞船使用的新材料


  1.航天服回收伞材料[1]


  回收伞可不同于普通的航空伞,它是采用强力高、重量轻、缓冲性好的特制涤纶材料制成,伞撑开的面积有1200平方米。


  用于回收伞的原材料包括了伞衣材料、伞绳、连接带子、缝纫线等十多个品种。飞船返回舱回收伞对纺织材料的阻燃、耐磨、强力、伸长、重量等方面的指标要求都非常高。伞的原材料是特殊的涤纶,这种材料相当薄。回收伞由96根伞绳撑起来,每根伞绳的长度为46米,每米伞绳的重量仅2克。每根绳子可承受300公斤的拉力。


  “神七”返回舱回收伞采用异型设计,由红白两种颜色组成,伞两边的强力要比中间高。届时,96根伞绳撑起回收伞,“神七”飞船返回舱将借助回收伞以完美的姿势落地。


  2.宇航服新材料


  (1) 橡胶指套[2]


  “神七”宇航员在出舱进行“太空行走”时,将可轻巧地捡起一枚1分硬币--这要归功于承接舱外航天服橡胶材料制造的沈阳橡胶研究设计院,他们先后研制了指套、掌面隔热垫等七大系列13种规格的配套产品,这使得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依靠这些橡胶制品可以在-120℃至120℃温度范围内具有足够的柔韧性,又具有耐太空辐射和宇宙漂浮颗粒物等侵害的特殊性能。


  技术突破的最大难题是太空中的超低温,普通橡胶在低温条件下会变脆,呈“玻璃态”,稍一活动就会碎裂。而对于舱外宇航服,即使指尖大小的破损,也会造成灭顶之灾。经过数百次的试验,在添加了特殊材料后,这种其貌不扬的橡胶指套终于一次次突破极限,达到了-160℃的低温标准。在太空条件下,这种橡胶材料摸起来与在地面没有差别,一样灵活自如。


  (2)外层防护层[2]


  舱外宇航服外层防护材料是其成型的关键所在,它应具备舱内服所不具备的防辐射、防紫外线、抗骤冷、骤热等功能。因为出舱的航天员可能会遇到向着太阳的一面是200多摄氏度高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零下摄氏度的低温。这种骤冷、骤热的变化必须要使用特殊的材料及防护层。本次,我国自主设计的舱外航天服能使宇航员免受太空微流星体撞伤,并能过滤一定程度的辐射。


  为了应付极端变化的温度,大多数航天服都会用许多层纤维去隔热,并再用能够反射光的布料覆盖着最外层。在呼吸作用中,每个人都会产生热,因此每当宇航员在进行工作时都会产生大量的热。如果这些热不除去,皮肤便会产生大量汗水并覆盖着头盔,宇航员会因此严重地脱水。


  航天服里有风扇或水冷式的布料去除过量的热,还有一件由一系列的尼龙及弹性人造纤维并由胶管交织成的“长内衣”。由航天服背部或经由管道从太空穿梭机中送出的冷水会流过这些胶管除去宇航员制造的过量的热。


  (3)性能与造价


  这种新材料能够防火与抗辐射。制造出来的新航天服不但能适合太空行走,还非常舒服。这个宇航服整套包括通信工具,航天头盔,压力手套,供氧和排放二氧化碳的设备等,全部下来要1.6亿一套。


  航天服外壳能经受住地面反复试验,这层融合了纺织、涂料等最新科技的沪版外壳在宇航员步出神七那刻起,反射超过九成的辐射,隔热并防止太空异物对宇航员的袭击,承担“第一道防线”的重任。


  航天服外壳表面有一层涂料,这层外壳增加了强度,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从而使得航天员免受飞来石块的伤害。而整个外壳的重量不超过100克,十分轻便。


  我国自主研制的舱外航天服,经过专家严格评审,各项技术指标完全满足神舟七号飞行任务需要。舱外航天服每套总重量约120公斤,造价3000万元人民币左右


 
二、航天服头盔和脐带


  这个是明确提到的有关塑料的部分。头盔由头盔壳、面窗和颈圈组成。头盔壳用高强度聚碳酸酯制成,面窗除有开阔的视野外,还有过滤紫外线的作用,以保护眼睛;颈圈是头盔与服装的连接件,有良好的气密性和连接强度。总算看到了塑料助剂 的身影,抗紫外线,估计这个耐高低温方面也是无敌了。


  航天服脐带估计有无敌的新材料


  舱外航天服脐带将航天员的各项生命体征传回飞船,是飞船发射系统的生命线。即使是在零下80℃至零上250℃的极端环境下,或者是弯曲一万次,也能保证信号、数据传输的稳定性。真是一种超强的材料,估计诺亚方舟要是有这种材料的话,上帝就更放心了。


 
三、太阳能电池材料


  太阳能电池为神七在太空翱翔提供了动力,它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单晶硅起了很大作用。


  太阳光发电是通过太阳电池直接将太阳光的光能转换为电能, 即光伏效应 。太阳电池就是依据光伏效应而设计的, 太阳电池用半导体材料制成, 一般为 p-n结, 靠p-n结的光伏效应产生电动势, 其种类现已有多款类型。按材料分类有硅、化合物半导体、有机半导体等; 按材料结晶形态有单晶、多晶和非晶态。单晶硅太阳电池转换效率高, 通过使用增透技术和低辐射技术, 在正常阳光下光电效率可达22.8%, 在聚光情况下可达28.2%。


  据估算,我国“神五”、“神六”带来的产业价值已超过1200亿元。


  据国际普遍评估,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约为1比2,相关产业的辐射则可达到1比8至1比14的带动效应。根据经验,航天技术可以带动新材料、电子、机械制造、纺织、通信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和生产能力的提高,形成巨大的产业链。


  但“神七”能够衍生出的产业价值目前还不好预估,中信建投分析师郑贤玲告诉记者:“我国航天产业基本上都是国家投入,投入大、回收慢,其衍生价值还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体现。”我国民营企业的身影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重大国家级航天项目中。温州德力西集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德力西为神舟七号提供了专门研制的低压电器。据了解,扬州核威碟形弹簧制造有限公司、宁波星箭航天机械厂也承担了与神舟七号相关的工作。


 
“神七”飞天--利好航天军工企业的产业升级


  举世瞩目的“神舟七号”发射升空。中国航天员首次出舱进行太空行走,为下一步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和空间站的建设奠定技术基础。相关:据欧美多家研究机构评估,在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8至14元的带动效应。美国耗资240亿美元进行阿波罗登月计划,科技成果转化为民用后,衍生出的产业价值超过2000亿美元。


  从国民经济角度看,航天经济的产业链是各个经济类别中最长的,从能源、钢铁、新材料、电子、机械、通信等行业,到航天服装、航天食品涉及的纺织、服装加工、农产品、食品加工等行业,一次航天活动所涉及的产业,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此次与“神七”相关的产业也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各个产业,一旦“神七”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民用,所带来的产业价值可想而知。由于我国在航天项目上起步比欧美一些国家略晚,航天科技转化为民用也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相对而言,将航天科技转化为民用技术在中国尚处于“初级阶段”。从商业航天市场角度看,“神七”的技术突破将令中国抢占国际商业航天市场的更多份额,近五年来航天军工行业总资产和主营业务收入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也表明,航天军工企业的产业升级已经实现了市场化改制与外延式增长的新模式。航天技术的民用也为社会和企业带来了好处。长城润滑油科技部主任王平告诉记者,该公司已将航天油基础技术应用于民用油产品中。该公司航天润滑技术专家张春晖则介绍,应用于出舱服上的润滑材料,目前已被应用于人类呼吸器具中,而为神舟七号提供的航天润滑脂,已被使用在国内各大医院的高压氧舱等设备中,为普通百姓服务。


  [1].
http://news.163.com/08/0911/08/4LI1BIO70001124J.html,神七航天服及回收伞材料堪比“黄金价”, 2008-09-11.


  [2].
http://city.msn.com.cn/detail/articles/20080922169A44/,宇航服橡胶材料:零下160℃可捡起硬币, 2008-09-22.


  [3].
http://www.usqiaobao.com, 舱外航天服材料是重中之重,2008-09-18.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