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Xinxing Ductile Iron Pipes Co.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分中心-智慧铸管-耐蚀钢铁材料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Data Center
Intelligent Ductile Iron Pipe-Corrosion Resistant Steels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管理后台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固溶和稳定化处理后Zr-Mo微合金化310S不锈钢的显微组织和耐腐蚀性能
2018-11-21 11:45:26 作者:刘桂良 来源:《机械工程材料》
    310S(0Cr25Ni20)不锈钢是高铬镍奥氏体耐热不锈钢,具有比传统锆合金更加优异的耐腐蚀性、抗氧化性和高温力学性能,同时较高的铬和镍含量使其具有比镍基合金更低的辐照脆化倾向, 但是,现有的商用310S不锈钢尚不能完全满足SCWR燃料包壳材料的性能要求,而通过添加微量合金元素对其进行微合金化改性,是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一种有效途径。

    因此,作者通过添加锆、钼微量元素对310S不锈钢进行微合金化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新型Zr-Mo微合金化310S不锈钢显微组织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试样制备与试验方法
 
    1试样制备
 
    采用中频真空感应熔炼炉熔炼Zr-Mo微合金化310S不锈钢,其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采用空气锤对所得铸锭进行锻造,为防止在锻造过程中发生增碳和氧化,在铸锭表面均匀涂刷一层氧化钇,加热温度为1050℃,保温时间1.5h,锻造比为5。

表1 试验钢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7.jpg
 
    采用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的?450mm热轧试验机组对锻坯进行热轧,工艺参数见表2。

表2 热轧工艺参数
8.jpg
 
    在热轧板上截取尺寸为5mm×5mm×7.8mm的试样,分别进行不同温度固溶处理和1150℃固溶处理+不同温度稳定化处理,具体的热处理工艺如表3所示。

表3 试验钢的热处理工艺
9.jpg

    2试验方法
 
    热轧态试样和不同热处理态试样经打磨、抛光后,用体积分数10%草酸溶液进行电解腐蚀,清洗后在LEICA DMIRM型倒置光学显微镜(OM)上观察显微组织,采用SUPRA55型扫描电镜(SEM)及附带的能谱仪(EDS)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和物相组成分析。

    对4#,5#,6#,7#试样进行650℃×10h的敏化处理并重新打磨、抛光、清洗后,采用CHI660E电化学工作站测电化学Tafel极化曲线,用电化学双环动电位再活化(DL-EPR)试验和草酸电解浸蚀试验分析不同热处理工艺下试验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通过计算再活化电流密度(Ir)与活化电流密度(Ia)的比值得到不同热处理工艺下试样的再活化率,分析试样的晶间腐蚀敏感性。试验结束后,将试样洗净吹干,在SUPRA55型扫描电镜上观察腐蚀形貌。

    试验结果与讨论
 
    1固溶处理前后的显微组织
 
10.jpg
图1 热轧态试验钢的SEM形貌
 
    由图1可知:热轧态试验钢组织中奥氏体晶粒的变形非常剧烈,晶粒呈碎块状或扁条状,大部分晶界已经断裂、碎化,轮廓清晰的完整晶粒很少;组织中存在少量尺寸5μm左右的形状规则的块状析出相和条形析出相,同时还弥散分布着一些白色的小颗粒;组织中存在大量大小不均的孔洞,可能与原始铸态组织中夹杂物、疏松和析出物的脱落有关。

表4 热轧态试验钢中不同位置(如图1所示)的EDS分析结果(质量分数)
11.jpg
 
    由表4可知,热轧态试验钢组织中的条状析出相为(Zr,Mo)C相,形状规则的块状析出相为Zr(C,N)相。
 
12.jpg
图2 不同温度固溶处理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
 
    图2可以看出:不同温度固溶处理后,试验钢中原热轧变形晶粒均发生了再结晶,形成了晶界清晰、光滑、平整且大小较均匀的等轴晶;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晶粒尺寸略有变大,但均为50~80μm,晶粒度在4~6级;此外,不同温度固溶处理后,试验钢组织中均存在大量的退火孪晶,包括贯穿晶粒的完整退火孪晶和一端终止于晶内的不完整退火孪晶。
 
13.jpg
    图3 不同温度固溶处理后试验钢的SEM形貌
 
    由图3可以看出:不同温度固溶处理后,试验钢的组织均为单一的奥氏体,奥氏体基体中除了存在弥散分布的白色细小碳化物外,还存在3种未溶于奥氏体的析出相,分别为尺寸2~5μm的规则的灰白色块状析出相,1~4μm长的白色条状析出相,以及直径0.5~1μm的细小球形颗粒。

    表5 不同温度固溶处理后试验钢中不同位置(如图3所示)的EDS分析结果(质量分数)
14.jpg
 
    由表5可以看出,白色条状析出相和细小球形颗粒均为(Zr,Mo)C相,而块状析出相为Zr(C,N)相。综上可知,试验钢经不同温度固溶处理后,其显微组织、析出相等基本相同,但考虑到碳化物的固溶程度,确定试验钢的最佳固溶温度为1150℃。

    2稳定化处理前后的显微组织
 
    由图4并对比图2(c)可以看出,经不同温度稳定化处理前后,试验钢组织中的晶粒基本没有长大,平均晶粒尺寸在50~80μm。
 
15.jpg
    图4 1150℃固溶+不同温度稳定化处理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
 
16.jpg
    图5 1150℃固溶+不同温度稳定化处理后试验钢的SEM形貌
 
    由图5并对比图3(e)~图3(f)可以看出:不同温度稳定化处理前后,试验钢组织中的析出相明显增多,但其形貌略有不同;950℃稳定化处理后,试验钢组织中的晶界上析出了大量链球状颗粒,晶内和晶界上还有一些因析出物剥落而留下的形状较为规则的剥落坑;1000,1050℃稳定化处理后,试验钢的组织相似,晶界和晶内均存在球形颗粒、条状析出相和一些形状规则的灰白色块状析出相。

表6 1150℃固溶+不同温度稳定化热处理后试验钢中不同位置(如图5所示)的EDS分析结果(质量分数)
17.jpg
 
    由表6可知:950℃稳定化处理后,试验钢组织中的链球状颗粒为M23C6(M为Fe或Cr),1000,1050℃稳定化处理后,试验钢组织中的球形颗粒和条状析出相为ZrC和少量钼的碳化物,这些析出相的生成会降低附近的碳含量,减少Cr23C6相的析出,这有利于提高试验钢的耐晶间腐蚀能力,而形状规则的灰白色块状析出相是富锆的Zr(C,N)相。富锆Zr(C,N)相中的大部分锆不与碳结合,因此不能充分发挥锆对碳元素的稳定作用,导致对试验钢的耐晶间腐蚀能力产生不利影响。由剥落坑的形状可以判断出,950℃稳定化处理后,试验钢组织中的剥落坑是由富锆Zr(C,N)相的剥落而形成的。

    3耐均匀腐蚀性能
 
18.jpg
    图6 不同温度稳定化处理前后试验钢的Tafel极化曲线
 
    图6中的E为电位,i为电流。由图6可知:不同热处理后试验钢Tafel曲线的形状基本相同,其活化区、过渡区、钝化区、过钝化区都很明显;钝化区的电位基本都在0.2~0.9V范围,且钝化区的电流都存在微小的波动,当工作电极的电位达到试验钢的自腐蚀电位时,电流最低。

表7 由拟合Tafel极化曲线得到不同温度稳定化处理前后试验钢的电化学参数
19.jpg
 
     由表7可知,不同热处理后试验钢的自腐蚀电位均在-0.404V左右,自腐蚀电流密度均在3.973×10-5~5.088×10-5A·cm-2,波动范围很小,这说明不同热处理后,试验钢在0.5mol·L-1 H2SO4+0.01mol·L-1KSCN水溶液中的耐均匀腐蚀性能非常接近。综上可知,950~1050℃的稳定化处理对该不锈钢的耐均匀腐蚀性的影响很小。

    4耐晶间腐蚀性
 
    能由计算结果可知,经1150℃固溶处理以及1150℃固溶并分别经950,1000,1050℃稳定化处理后,试验钢的再活化率分别0.007,0.130,0.066,0.011。
 
20.jpg
    图7 DL-EPR试验结束后不同温度稳定化处理前后试验钢经草酸浸蚀后的SEM形貌
 
    由图7可以看到:随着稳定化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耐晶间腐蚀能力变强,这与DL-EPR试验得到结果相同;1150℃固溶后试验钢中几乎不存在腐蚀沟,只能观察到晶界和孪晶,说明固溶态试验钢中没有发生晶间腐蚀;950℃稳定化处理后,试验钢组织中的晶粒被腐蚀沟完全包围,属于沟状组织;1000,1050℃稳定化处理后,试验钢组织中部分界上有腐蚀沟存在,属于混合组织,但1050℃稳定化处理后试验钢中的腐蚀沟更少,没有晶粒被完全包围。

    综上可知,固溶态试验钢经950,1000℃稳定化处理后,其耐晶间腐蚀性能降低,当稳定化温度升高至1050℃,试验钢的耐晶间腐蚀性能与固溶态的接近,这说明该不锈钢的稳定化处理温度应不低于1050℃。传统不锈钢在温度高于900℃时一般不会有M23C6相析出,但该不锈钢在950℃稳定化处理后的组织中观察到了大量M23C6相,这说明锆和钼元素的添加对该不锈钢的相变温度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微合金化310S不锈钢中的氮元素会对其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这是由于在高温加热时,氮元素会和微合金元素形成体积很大的块状Zr(C,N)析出相,这些粗大的析出相不仅对不锈钢的高温力学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还会降低锆对碳元素的稳定作用,减少细小弥散的ZrC相的析出量,从而降低不锈钢的耐晶间腐蚀能力,因此,在不锈钢的制备和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氮元素的含量。

    结论
 
    (1)不同温度固溶处理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均为均匀的奥氏体等轴晶,且晶粒内有大量退火孪晶,晶界或晶内形成条状或球状(Zr,Mo)C析出相和块状Zr(C,N)析出相;1150℃固溶+不同温度稳定化处理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与固溶态的相似,但析出相数量增多,且在950℃稳定化处理后,晶界上析出了大量的链球状M23C6相。

    (2)950~1050℃稳定化处理对试验钢的耐均匀腐蚀性能影响不大;随着稳定化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耐晶间腐蚀能力增强,当稳定化温度达到1050℃时,耐晶间腐蚀能力与固溶态的基本相当。
 

    (3)氮元素与锆元素形成的粗大Zr(C,N)相会降低锆对碳元素的稳定作用,减少细小弥散的ZrC析出相的数量,降低不锈钢的耐晶间腐蚀能力,在不锈钢的制备和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氮元素的含量。 

 

 

 

更多关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蚀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动态,我们网站会不断更新。希望大家一直关注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http://www.ecorr.org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