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腐蚀反应的机理分类:
1. 化学腐蚀
2. 电化学腐蚀
按照腐蚀的环境分类:
1、大气腐蚀
2、水和蒸汽腐蚀
3、土壤腐蚀
按照腐蚀形态分类:
1、全面腐蚀
2、局部腐蚀
①、应力腐蚀破裂 ②、点蚀(小孔腐蚀)
③、晶间腐蚀 ④、电偶腐蚀 ⑤、缝隙腐蚀
晶体腐蚀对材料的影响:
晶间腐蚀是局部腐蚀的一种,沿着金属晶粒间的分界面向内部扩展的腐蚀。主要由于晶粒表面和内部间化学成分的差异以及晶界杂志或内应力的存在。晶间腐蚀破坏晶粒间的结合,大大降低金属的机械轻度。而且腐蚀发生后金属和合金的表面仍保持一定的金属光泽,看不出破坏的迹象,但晶粒间结合力显著减弱,力学性能恶化。不能经受敲击,所以是一种很危险的腐蚀。通常出现于黄铜、硬铝合金和一些不锈钢、镍基合金中。不锈钢焊缝的晶间腐蚀是化学工厂的一个重大问题。
防止晶间腐蚀的措施有:
1 调整焊缝的化学成份,加入稳定化元素减少形成碳化铬的可能性,如加入钛或铌等。
2 减少焊缝中的含碳量,可以减少和避免形成铬的碳化物,从而降低形成晶界腐蚀的倾向,含碳量在0.04%以下,称为“超低碳”不锈钢,就可以避免铬的碳化物生成。
3工艺措施,控制在危险温度区的停留时间,防止过热,快焊快冷,使碳来不及析出。
点蚀:
点蚀又称坑蚀和小孔腐蚀,点蚀有大有小,一般情况下,点蚀的深度要比其直径大的多;点蚀经常发生在表面有钝化膜或保护膜的金属上。
由于金属材料中存在缺陷、杂志和溶质等的不均一性,当介质中含有某些活性阴离子(如Cl)时,这些活性阴离子首先被吸附在金属表面某些点上,从而使金属表面钝化膜发生破坏。一旦这层钝化膜被破坏又缺乏自钝化能力时,金属表面就发生腐蚀。这是因为在金属表面缺陷处易漏出机体金属,使其呈活性状态,而钝化膜处仍为钝态,这样就形成了活性--钝性腐蚀电池,由于阳极面积比阴极面积小得多,阳极电流密度很大,所以腐蚀往深处发展,金属表面很快就被腐蚀成小孔,这种现象被称为点蚀。
防止发生点蚀措施:
一是提高局部的耐点蚀能力,减少钢中的夹杂物,特别是硫含量;
二是钢的基体抗点蚀能力,影响基体耐蚀性的合金元素主要是铬、钼、氮三个元素。
缝隙腐蚀介绍:
许多金属构件是由螺钉、铆、焊等方式连接的,在这些连接件或焊接接头缺陷处可能出现狭窄的缝隙,其缝宽(一般在0.025~0.1mm)足以使电解质溶液进入,使缝内金属与缝外金属构成短路原电池,并且在缝内发生强烈的腐蚀,这种局部腐蚀成为缝隙腐蚀。
电偶腐蚀及防护:
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电极电位的金属处于腐蚀介质内相互接触而引起的电化学腐蚀,又称接触腐蚀或双金属腐蚀。发生电偶时,电极电位较负的金属通常会加速腐蚀,而电极电位较正的金属的腐蚀则会减慢。
防止方法:避免异种金属接触;结构上避免大阴极对小阳极,设计易更换阳极部件的结构,俩种不同金属接触面间采用电绝缘处理。
电偶腐蚀的主要防止措施有:
①选择在工作环境下电极电位尽量接近(最好不超过50毫伏)的金属作为相接触的电偶对;
②减小较正电极电位金属的面积,尽量使电极电位较负的金属表面积增大;
③尽量使相接触的金属电绝缘,并使介质电阻增大;
④充分利用防护层,或设法外加保护电位。选择防护方法时应考虑面积律的影响,以及腐蚀产物的影响等。
大气环境对材料腐蚀的影响:
材料在大气条件下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引起材料的破损称为大气腐蚀,大气腐蚀是常见的腐蚀。根据统计全世界在大气中使用的钢材量一般超过其生产总量的60%。如钢梁、钢轨、各种机械设备、车辆等都是在大气环境下使用;大气腐蚀损失金属≥50%总腐蚀量。所以了解和研究大气腐蚀的吉利、影响因素及防止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参与大气腐蚀过程的是氧和水汽、二氧化碳。
根据材料表面的潮湿程度的不同,把大气腐蚀分为:
1、干大气腐蚀:干大气腐蚀是在材料表面不存在液膜层时的腐蚀。特点是在金属表面形成不可见的保护性氧化膜(1~10nm)和某些金属失泽现象。
2、潮大气腐蚀:潮大气腐蚀是指金属在相对湿度<100%RH的大气中,表面存在肉眼看不见的液膜层(10nm~1um)发生的腐蚀。
3、湿大气腐蚀:湿大气腐蚀指金属在相对湿度≥100%RH,如水分以雨、雾、水等心事直接溅落在金属表面上。表面存在肉眼可见的水膜(1em~1mm)发生的腐蚀。
在薄夜膜下阳极过程受较大阻滞,氧更易到达金属表面,生成氧化膜或氧吸附膜,阳极处钝态。阳极钝化及金属离子化过程困难造成阳极化。液膜增厚,湿大气腐蚀,氧到达金属表面有一个扩散过程,腐蚀过程受氧化扩散过程控制。干大气腐蚀主要受阳极过程控制;湿大气腐蚀主要受阴极过程控制。
影响盐水腐蚀的因素:
盐(NaCl)的浓度与钢的腐蚀速度相近,但熔盐浓度超过一定值,因氧溶解浓度降低,金属腐蚀速度下降,盐水中的溶解氧是盐水腐蚀的重要因素,大多数金属在盐水中的腐蚀受氧去极化作用控制。
盐水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度提高约10%,盐水中金属的腐蚀速度将随之增加。但温度升高,氧在盐水中的溶解度下降,使金属的腐蚀速度略有降低。
金属与合金的高温氧化:
金属在室温或较低温干燥的空气中,因为反应速度很低,相对稳定一些。但是随着温度的上升,反应速度急剧增加。当金属在高温下与含氧、含盐等的气体接触时,会发生反应,在其表面上生成氧化物、及电化学反应,在高温下是不稳定的。
在高温下,金属与环境介质中的气相或凝聚相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遭受破坏的过程称之为高温氧化或高温腐蚀。
金属或合金的高温腐蚀可根据环境、介质状态变化分成:气态介质、液态介质、和固态介质。其中以在干燥气态介质中的腐蚀行为的研究历史最久,认识全面而深入,一般来说,室温下电化学腐蚀占主要地位,而高温高温腐蚀占主要地位。
高温氧化过程:金属的高温氧化是从气体分子细分在金属表面开始。气体首先以分子状态吸附在金属表面,然后物理细分的分子氧变成吸附的原子氧一扩散,与金属原子发生化学反应变成O2,并最终以O2的形式结合到氧化晶格中去;参与反应的气体最终以化合物的形式固定在金属表面。